
近日,云南省保山市界头镇大园子社区致富带头人杨世逊从贵州省引进的红托竹荪试验种植喜获成功。在大园子社区红托竹荪种植基地错落有致的大棚里,未破“壳”的粉红色竹荪蛋一个挨着一个,半遮掩的松针里冒出红托竹荪,只用短短几分钟,村民就采摘满满一筐红托竹荪。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清甜,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保肝护肝、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据介绍,红托竹荪是目前已知的竹荪品种中品质最好、价格最高的一个,是贵州的特色食用菌。以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肥厚脆嫩、久煮不烂而闻名,具有“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美称。
腾冲生物多样性丰富,气候地理条件适合菌类生长,发展红托竹荪种植产业又为群众增收拓宽新路子。作为大园子社区的党总支副书记,在杨世逊看来,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老百姓做出表率,做社区群众的“致富带头人”,要让大家的“口袋”都鼓起来。以往,这里的农民种植的作物都是大众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低。这几年,他一心想着如何引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让农民能够增收致富。

大园子社区红托竹荪栽培基地今年试种7亩,产量高、质量好,几个月时间,每亩地产出干竹荪300斤,估算每亩纯收益多达3-5万元。下一步,他们将采取“合作社+基地+种植户”模式,将红托竹荪产业做大做强,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提供菌种、技术给种植户,最后,将产品回收、加工、销售,达到一体化种植目的。
其实,种植红托竹荪并不是杨世逊第一次带头发展产业,他早年在外打工,当了解到政府鼓励和扶持中药材种植后便毅然回乡,投资建立茯苓加工厂和菌种培育厂,发展了茯苓、天麻等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产业,并带头成立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让群众参与入股分红,实现共创共有。

近年来,围绕腾冲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界头镇大园子社区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结合腾冲的生态、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以茯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引导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利用闲置房屋和土地发展产业,吸收本社区群众参加技能培训,就近参与培育种植,让种植产业成为界头镇的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