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等。寄生于杨、柳、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分布广泛。桑黄菌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长径3~21厘米,短径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黄色翻边,底部面亦颜色鲜黄。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木质。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
目前我国桑黄的栽培方法有室外阴棚木段埋畦栽培、阴棚袋料垂直栽培和室内架棚栽培等,其中室内架栽相对栽培环境条件容易控制,空间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不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将接种好的桑黄培养袋移入培养室,25℃的室内温度适合菌丝生长,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为宜,3-5天后菌丝定植发芽。此期间不要翻动,接种7天后,检查混合菌污染情况和菌丝生长情况。生长期间注意通风、降温、避光,防止室温过高,桑黄在25℃环境中培养60天左右培养袋即可装满,优质的桑黄囊菌丝呈乳黄色至暗黄色。
出菇管理是桑黄人工栽培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形成菌包和菌丝扭结部分的原基上画一个V形口,将培养袋移到出菇室内的出菇架上,垂直放置菌包,距离菌包10厘米。同时,出菇室要创造适宜桑黄生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良好的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夏季可控制空气温度,但空调送风角度需调整,菌袋不宜直接吹,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的范围内。在原基分化阶段,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当幼菇形成时,桑黄种植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5%最为合适。要注意观察发育的各个阶段,湿度不要频繁变化,否则容易造成桑黄袋内霉菌污染。
保持湿度相对稳定的方法是加强管理,随时观察空间内湿度的变化,定期向空间内喷洒雾化水,同时向地面洒水,保持湿润。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超声波加湿器补充水分,可根据种植室面积配置合理数量的加湿器,加湿器配有湿度感应探头,可根据空间湿度变化及时补水,但无论采用哪种保湿方法,都禁止将雾化水直接喷到子实体上。
种植棚内充足的氧气有利于桑黄的形成和生长,早晚都需要通风,初级阶段,种植房早晚通风10分钟左右,在幼菇形成和生长阶段,需增加出菇室的通风,增加到早晚各20分钟, 一般桑黄可在50天内发育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