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生菌规模上市的同时,时不时传出某地发生菌子中毒的消息,社交平台还流传着各种辨别野生菌是否有毒的诀窍,如“鲜艳的有毒,不鲜艳的没毒”“生虫的没毒,不生虫的有毒”“能让银器变色的有毒,不变色的没毒”等。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传华博士表示,网上传的那些辨别菌子是否有毒的诀窍,并不准确。野生菌种类繁多,不能简单依靠形态或某些特征区分有毒或没毒。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鲜艳的蘑菇有毒”,却不知道很多有毒的野生菌外表并不起眼。还有,在同一大类野生菌中,也有“有毒”和“无毒”的区分。比如,市场在售的黑牛肝菌属于可食用的无毒野生菌,但它的“近亲”,如俗称“苦牛肝菌”的毡盖美柄牛肝菌、俗称“红牛肝菌”的兰茂牛肝菌等就有毒,不可食用。所以,李传华建议喜欢食用野生菌的市民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野生菌。
同时,市民食用野生菌时要记住两个“少一点”:“每次吃的野生菌种类少一点,每一种的分量少一点。”鉴于个人体质差异,建议适量食用。(来源: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