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上犹县安和乡已培育香菇、黑木耳、羊肚菌等品种,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香菇种植、冷藏烘干、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农业产值达200余万元,每年为全乡6个村集体经济村均增收5万余元。同时,通过劳务用工、租赁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分红等方式,带动当地1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探索:从“零”到“一”
2018年,安和乡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开始探索食用菌种植道路。在车田村率先试点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前后种植了香菇818、香菇636和袖珍菇等品种,完成种植香菇的起步阶段,并陆续在安和村、陶朱村、富湾村发展壮大。安和乡各村村集体经济由2019年的村均8.7万元增至2023年的村均59万元。
安和乡食用菌产业实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
笃行:从“单一”到“多元”
香菇种植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占用土地资源少,有“一亩菌十亩田”的说法。据统计,赣州食用菌(80%为香菇)日常销售在10万斤左右。安和乡日均产量仅1万斤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但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专业人员,食用菌产量不稳定;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行情低迷时,采摘成本高于市场价……无技术支撑、无经营主体、无硬件设施等问题,让基地、村民一度失去信心。
安和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及种植户先后多次赴福建等地调研市场、学习专业技术,同时聘请专业人才、采购生产设备,仅用2个月时间,便建成占地1.5亩的食用菌菌袋厂。在此基础上,安和乡投资293万元,新建15亩高标准养菇、产菇一体钢架棚,扩建200平方米的冷库和烤房,进一步增强安和菌菇产业硬实力。还通过“村村抱团”“村民抱团”的方式,成立食用菌发展合作社,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并回收全部菌菇。
如今,安和乡食用菌基地规模由原来的20亩提高到40亩,菌棒香菇产量由原来的1斤提高到1.5斤,提升了50%,菌棒成活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8%,年产菌棒300万棒,香菇产量可达100万斤以上,直播带货成果喜人。
安和乡已形成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香菇种植、冷藏烘干、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探索出“支部+工厂+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营管理模式,还精心谋划、通盘运筹、提质升级,开展亲子采摘等活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产业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开拓:从“寻常”到“珍稀”
止于香菇?不止香菇。在安和乡富湾村收割后的晚稻田里,一排排菌棒有序竖立,种着30亩黑木耳。冬闲经济黑木耳产业基地负责人黄英福介绍,目前,基地共培育20万棒菌棒,全年产值约168万元。
安和乡坚持发展食用菌首位产业,积极推广可持续的“富硒水稻+木耳”轮番种植模式,以时间换空间,实现土壤改善、菌稻两收等多重效益。
在陶朱村,110亩黑色大棚里全部种上了羊肚菌。有望在2月底上市,预计亩产1000斤。
只道香菇是寻常,哪闻羊肚菌扑鼻香。从寻常的香菇,到珍贵的黑木耳,再到稀有的羊肚菌,安和乡食用菌产业实现一年四季不空棚,价值翻倍。(来源:江西省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