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榆林市马合农场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培养、种植、打包……小小菌棒将搭上出口快车,走上了韩国人的餐桌。
马合农场园区占地300亩,分为菌袋生产区、养菌区、大棚种植区、智能化出菇厂房四个区域。开园以来,农场积极寻求优质食用菌企业,2024年8月,首批2万棒香菇菌棒装上冷链运输车发往韩国进行售卖。
马合农场场长常维刚介绍,生产的菌棒以木屑、麸皮等主要原料作基质,接种菌丝培育后,冷藏运输至国外。
菌棒出口要求极其严苛,怎么能做到“保量”又“保质”?走过两排温室大棚,一座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食用菌智能化出菇厂房给出了答案。
常维刚介绍,12个房间都已经配备了专业设备。通过手机智能化监测,温度、湿度,包括二氧化碳等多项数据都可以一览无余。不仅如此,通过手机软件,工作人员即使不在厂房,也能实现对以上温度、湿度等条件的远程操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量及质量,农场积极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为开展食用菌科技研究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从菌棒原料,到产品出库,马合农场用每一步的“细心”,成就了出口菌棒的“放心”。为更好实现规模化经营,农场配备日产2万袋菌棒生产线1条,累计可培植30多万袋菌棒。(来源:陕西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