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惯在大山中生活的食用菌落户都市农场,并不是件容易事。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科研人员精准调控“蘑菇房”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努力复刻不同食用菌最适宜的山林野境。天花板上悬挂着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滴答闪烁着监测环境数据。一旦数据出现偏差,通风设备便会迅速启动,发出轻微的轰鸣声,为“蘑菇房”带来新鲜的空气;加湿器轻柔地喷出细腻水雾,在灯光的映照下,如梦幻的轻纱,缓缓飘落,滋润着每一株蘑菇;而光照系统则会根据不同菌菇的生长需求,调整光照的强度和时长,为蘑菇提供恰到好处的“阳光浴”。
在这个蘑菇的世界里,创新的栽培技术,让蘑菇离土生存也能茁壮生长。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科研人员研发了一整套新型菌渣循环利用技术,让废弃的菌渣重获新生。这些曾经被视为废弃物的菌渣,经过特殊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了优质的培养基质,再次为蘑菇生长提供养分。这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引入,更是让“蘑菇房”的管理变得智能化。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监控“蘑菇房”的各项参数,随时随地掌握蘑菇的生长情况。(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