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古田银耳获原产地保护

    发布时间:2004-01-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享誉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古田银耳”,近日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福建省古田县制定出台了《“古田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管理规定》,配套已有的绿色无公害银耳生产准则,用以规范全县从事“古田银耳”生产、销售活动。此举标志着该县实施食用菌名牌战略已进入标准化生产管理新阶段。   古田县位于闽东山区,1996年被国家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的称号,是我国袋栽银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1994年温家宝同志在古田视察时对“古田银耳”产业作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古田银耳生产要和银耳加工、销售、市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中介组织使农户的银耳加工、销售、增值连成一体”的指示。   为了保证“古田银耳”的产品质量和特色,保护“古田银耳”的自主知识产权、“古田银耳”品牌无形资产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02年7月2日古田县人民政府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古田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 据了解,古田县银耳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30年代以前古田人即将当地野外生长银耳的木头搬回乡村附近的菜地进行人工管理。此后银耳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但银耳生产与保护森林的矛盾却未解决。20世纪80年代初,古田科技工作者和菌农经艰辛探索,不断实践,敢为人先,国内首创采用棉籽壳代替木屑作为袋栽银耳原料新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古田特色的栽培模式。这一重大技术突破,圆满地解决了银耳栽培与林业协调发展的矛盾,为保护生态环境和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据统计,自1986年至2000年,15年间古田县银耳的产量始终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2001年古田县银耳产量继续攀升,占全国总产量95%以上,成为国内最大银耳商品化栽培基地。   特色独具的“古田银耳”形似牡丹或菊花,朵大,朵片舒展,厚薄均匀,色泽一致,肉质细嫩,味清爽口,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率协调,食药兼用。 近年来,为应对“绿色壁垒”,提高“古田银耳”市场竞争力,创立“古田银耳”品牌,古田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生态、技术、资源优势,把绿色无公害银耳生产作为新世纪“古田银耳”产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来抓,以绿色食品生产准则指导全县银耳的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服务等工作。目前,随着生态环保型的银耳模式的推广应用,工厂化栽培银耳技术的突破,“古田银耳”生产已成为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化的产业。全县现已建立100多个银耳栽培专业村(其中重点专业村30多个),标准化栽培房一万多间,可栽培银耳面积约190多万平方米。年栽培银耳一亿五千多万袋,可年产银耳鲜品12万多吨,创产值3亿多元。“古田银耳”产业迈上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程天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