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东北三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07-11-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东北三省发展食(药)用菌产业的优势
      东北三省陆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辽宁18.7,吉林18.7,黑龙江46),人口10650万(辽宁4221,吉林2728,黑龙江3701)。
      东北三省发展食(药)用菌有以下优势:
      1、资源优势
      ⑴东北三省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38.7%(辽宁31.8,吉林42.5,黑龙江4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左右,活立木蓄积和年采伐量占全国40%左右。每年采伐抚育下来的枝丫和木材加工下来的边角余料及木屑超千万平方米,大部分是柞、桦、榆、杨、椴、水由柳等阔叶树种,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料。  
      ⑵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大,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人均占有耕地3亩(辽宁1.5亩,吉林3亩,黑龙江5亩),比全国人均耕地多1.5亩,年产秸秆及玉米芯1000亿公斤以上,是栽培食用菌可利用的原料。
      2、气候优势
      东北属于温、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低、降雨少、海拔高,有利于食用菌栽培。
      ⑴冬季寒冷,空气清净,杂菌活动少,此时利用室内或暖棚在加温的条件下培育菌种出菇污染少,产量提高。据菌界专家张寿橙先生讲:“经过一个冬季的严寒,在栽培场地和菇木上很少有南方菇场、菇木之病虫害”。
      ⑵春秋季凉爽干燥,昼夜温差大。东北3月中旬--9月下旬日气温高于5℃,低于20℃的时间120--150天,此时的温度正适合菌丝的生长,温差大正适合具有市场优势的滑菇、黑木耳、夏季香菇等品种生长。
      ⑶夏季高温,全国各地出菇很少,东北地区夏季温度低,高温期短,所以东北地区稍微人为增加一些条件就可以在夏季生产出市场紧缺的反季菇品。
      3、人力优势
      食用菌生产属于机械化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除双孢、金针、白灵等部分菇类可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栽培外,大部分品种以手工为主。香菇、木耳等品种70%以上工序是手工操作,在国际上也是如此。日、韩、美和台湾省农业劳动者工资是我国人均工资的20、10、30、12倍左右。东北三省农村比国内发达省份和沿海地区剩余劳动力多,可为栽培食用菌提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4、政策优势
      ⑴中央对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制定了若干政策,这些政策也将为东北三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⑵全国有近一半的森林资源和森工企业都在东北境内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近几年国家为了把“天保工程”落到实处,每年都给森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多种经营项目。林业局和林场可利用国家这项专用资金发展食用菌生产。
      5、市场优势
      ⑴日本、韩国是我国菌产品出口的重要国家,东北三省对日、韩出口有地域优势,又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等港口和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牡丹江等空港优势。
      ⑵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有采食野生菌的习惯,近几年从我国进口菌类产品逐年增加。东北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边界线长,口岸多,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出口菌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对进口产品质量要求不太严格。
      (3)区域消费带来了较大内需。东北三省有一亿多人口,自身食用菌消费市场潜力很大。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盘锦、葫芦岛、长春、吉林、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城市消费食用菌数量逐年增加。东北距北京、天津两大城市较近,是京、津食用菌产品重要供应基地。
      另外,具有东北特色的滑菇、木耳、夏季香菇、虫草等是国内外市场畅销品种。
      6、人才优势
      东北三省食用菌教学、科研、推广体系比较健全,人才队伍颇为强大。有省属以上食用菌相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50多家,具有副高职以上食用菌专家、教授100多人,技术员500多人。这样雄厚的技术力量,加之解放前后东北特殊的历史使东北三省联系紧密,再通过联谊活动,使东北三省食用菌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专家、教授之间交流合作广泛,对东北三省食用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历史性作用。三个省几十年经常紧密交流、联谊、合作在全国其他各省、市并不多见。
      二、东北三省食(药)用菌发展现状
      自80年代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经东北三省食用菌行业科技工作者及广大菇农的共同努力,使东北三省食用菌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地区领导比较重视
      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把食用菌列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并自上而下确定由市、县供销社代表政府主抓食用菌产业,将市、县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及食用菌协会统一设在各级供销社。2005年全市乡镇级栽培基地35个,专业村150个,专业大户1.8万户,栽培规模6亿袋(块),其中黑木耳栽培4.5亿袋左右,仅食用菌一项人均收入468元,被誉为“东北食用菌生产第一市”。 
      ⑵黑龙江省伊春市在全国林业实施限伐的“天保工程”后,把发展木耳产业作为重点项目,并出台了政策给予支持,在市总工会成立了由多名专职人员组成的木耳办,从市到县统一由工会抓黑木耳生产,集中全市科技人员组成专家团,解决黑木耳栽培中的技术问题,全市2005年黑木耳栽培量达3亿袋左右。
      ⑶吉林省的吉林市是工业大市,但对食用菌也很重视,全市食用菌发展规模逐年增加。市里支持中国菌物学会在蛟河召开的“2004全国食用菌会议”非常成功,国内外参会代表对丰富的会议内容、良好的接待给了充分的肯定,此次会议对吉林市及全国食用菌特别是木耳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⑷吉林省的延边每年一次的全州农村工作会议都把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重要议题,对各县下达任务指标,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奖惩。
      (5)辽宁省从2004年起连续召开的三届蘑菇大会,省农委领导都到会,并在会上作了总结动员,项目申报,菌种管理的报告。
      此外,辽宁省的大连、鞍山、丹东、朝阳,吉林省的白山,黑龙江省的桂木斯、绥化等城市都比较重视食用菌产业。
      2、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发挥了作用
      3、基地县建设有了成效 
      ⑴黑龙江省的东宁县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黑木耳产业领导小组,形成“木耳基地找干部、规模生产选干部、效益增长用干部”的激励机制。组建黑木耳生产技术服务队,每年投放黑木耳扶持资金几千万元。2005年全县栽培黑木耳达2.5亿袋,被誉为“全国黑木耳第一县”。
      ⑵辽宁省鞍山市的岫岩满族自治县1998年就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滑菇栽培第一县”的荣誉称号。近几年该县进一步加大了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支持的力度,出台了“土地调济、信贷协调、税费减免、绿色通道、贡献大企业家与政治荣誉、经济利益挂钩”等政策,还利用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发挥大平食用菌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作用,采取统一分散相结合的开发式扶贫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既扶了贫,又扩大了食用菌栽培规模,到2005年全县仅滑菇栽培就近3000万盘,食用菌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5%左右。
      ⑶辽宁省的庄河、喀左、吉林省的磐石、黑龙江省的林口等县是全国滑菇栽培重点县;吉林省的汪清、敦化、黑龙江省的虎林是全国木耳栽培重点县;辽宁省的宽甸、吉林省的江源、黑龙江省的朗乡(县级林业局)是东北香菇栽培的重点县。
      此外,还涌现了辽宁岫岩县石灰窑(滑菇)、吉林蛟河市黄松甸(木耳)、敦化市黄泥河(木耳)、磐石市曲柴河(滑菇)、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木耳)、方正县大萝密(榆黄蘑)等一批食用菌栽培专业乡镇。
      4、林业企业发展食用菌步伐较快,下岗工人种菇增加
    吉林、黑龙江一些林业企业抓住了国家支持"天保工程"的契机,利用自身优势于近几年开始发展食用菌的步伐较快,下岗工人种菇增加,是东北三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支新生队伍。
      5、南农北上种菇增加
      近几年,众多浙江、福建、河南等菇农利用他们自身技术自制菌种,自带辅料,利用东北丰富的资源、适宜的气候,廉价的雇工、旺盛的市场,举家到东北三省大中城市市周边租棚或买棚种菇,自产直销,仅沈阳市周边就有300户左右、鞍山市周边也有100户左右。
      6、闲冷的人防工程得到了利用
      近几年东北三省的企业和个人先后利用这些闲冷的人防工程和地下菜窑、果窑栽培食用菌。
      7、食用菌龙头企业有了雏形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东北三省食用菌龙头企业有了雏形。
      ⑴辽宁省有田园、华农(阜新)、中天(沈阳)、格林、新世纪、迪利(大连)、大平(鞍山)、志成(本溪)、山奇(丹东)等龙头企业。
      ⑵吉林省有汇丰、松山(吉林市)、丹华(延边)、大阳岔(白山)等龙头企业。
      ⑶黑龙江省有嘉农、龙泰、德龙(哈尔滨)、珍珠山、维多宝、中龙、三通(牡丹江)、富林(伊春)等龙头企业。
      8、食用菌专业市场发挥了作用
      伴随着东北三省食用菌发展规模的扩大,有远见的主产区领导适时建立了食用菌专业市场。
      ⑴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镇2002年投资近2000万元建起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绥阳木耳大市场。2005年黑木耳购销近5000万斤,交易额超8亿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郑州、福州、杭州、沈阳、大连等30多个大中城市及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买东北、卖世界”,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最大黑木耳集散地和购销中心”。
      ⑵沈阳南二市场已有近20年历史,是东北地区最大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更是东北及全国食用菌集散地,对菇农和企业卖菇,对城市市民购菇起到了承乡启城的作用。
      ⑶辽宁新宾红升的“东北香菇市场”、辽宁恒仁普乐堡的“辽东香菇市场”、吉林蛟河黄松甸的“食用菌市场”都在不同时期起到了一定作用。
      9、开创菌棒出口先河
      90年代起,东北三省食用菌企业利用距日本、韩国近的地理优势,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对日、韩出口菌棒业务。刚开始因操作不当及技术问题,曾经给日、韩及国内企业造成一些损失。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掌握了出口菌棒操作规律,并派技术员去国外跟踪技术服务,减少了问题的发生。
      目前东北三省直接对日、韩等国家出口菌棒的有丹东和源、洪霞、扶顺三义、沈阳灵通等10多家企业,2005年香菇菌棒出口600万棒左右。丹东和源公司每年出口日本香菇100万棒左右。
      10、品种增大,规模扩大
      1995年前东北三省食用菌栽培的品种少、规模小、产量低。1996、1997连续两年全国食用菌大型会议在沈阳的召开,及1998年在敦化召开的东北食用菌大会对东北三省食用菌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⑴品种增加。由1995年前栽培几个品种到现在已有木耳、滑菇、平菇、香菇、金针菇、虫草等10多个品种。
      ⑵产量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1995年东北三省食用菌总产量20万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7.2%。据中国菌协统计,2005年东北三省食用菌总产量150.6万吨,比1995年增加了7.5倍,占当年全国食用菌冰心产量1335万吨的11.3%,增长了4.1%(基中黑龙江54.8万吨,辽宁50.2万吨,45.6万吨)。
      据笔者调查,2005年东北三省人工栽培食用菌总产量及主要品种产量估计如下:
      ①总产量121.88万吨(其中黑龙江47.06万吨,占38.6%,辽宁40.13万吨,占32.9%,吉林34.69万吨,占28.5%),比中国菌协统计数少28.72万吨。
      ②黑木耳61.47万吨,占全国黑木耳总产量60%,占东北三省食用菌总产量的50%(其中黑龙江40.5万吨,占65%,吉林20.7万吨,占33%,辽宁0.27,占2%)。
      ③滑菇27万吨,占全国滑菇总量的70%,占东北三省食用菌总产量的22%(其中辽宁20.25万吨,占75%,吉林4.05万吨,占15%,黑龙江2.7万吨,占10%)。
      ④平菇15.95万吨,占东北三省食用菌总量的13%(其中辽宁8.25万吨,占52%,吉林5.5万吨,占34%,黑龙江2.2万吨,占14%)。
      ⑤香菇(包括地栽香菇)9.63万吨,占东北三省食用菌总产量的8%(其中辽宁6.66万呈屮69%,吉林2.07万吨,占21%,黑龙江0.9万吨,占10%)。
      目前,东北三省食(药)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力度不够
      2、部分地区盲目发展,损失惨重,谈菇色变;
      3、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生产成本成高;
      4、对食用菌市场规律缺乏分析;
      5、技术指导不到位;
      6、栽培模式更新改进慢,标准化生产差距大;
      7、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差;
      8、深加工水平低,自消能力差;
      9、科研单位投入不足,菌政管理不够;
      10、节木和替代物栽培研究推广滞后。
      另外,东北三省栽培香菇、滑菇后的废料再利用也很少。
      东北三省发展食用菌产业有资源、气候、人力、销售等优势,笔者认为东北三省未来将是中国乃至世界食用菌主要产区,笔者坚信这一点,只是时间问题。领导重视、方向对头、措施得力就快一点实现,否则就慢一点实现。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