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旬阳探索四种新模式:循环农业破解农民增收坚冰

    发布时间:2008-08-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如何确保既增加收入又不能破坏生态?旬阳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科学破解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民增收缓慢难题。

      探索四种循环新模式

      模式一:“猪——沼——苕”。养殖粪便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做饭点灯,沼液和沼渣作为红苕等种植业肥料,秸杆作为饲料养猪,形成“种植—养畜—粪便—沼气—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型产业链条。2007年,弥陀寺村孙怀峰新建沼气一口、建圈舍100平方米、栽红苕2.2亩,沼气满足一人日常生活用能,养猪当年收入18.9万元,沼渣栽培的红苕收入5600元,使他成为全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两个示范村建沼255口、建设正大圈舍65栋83户、发展20头以上养猪示范户186户,两村养猪1.39万头,种植红苕330亩,购买加工机械110台,实现人均增收1550元。

      模式二:“猪——沼——菜”。养殖粪便排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大棚加温、增光、做饭烧水,沼液、沼渣用于喷洒浇灌蔬菜,大棚菜内在品质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经济模式。2006年春季,城关镇岩湾四组农民李学胜新建沼气一口、建正大圈舍20平方米,沼液沼渣为肥料种大棚菜1.5亩,沼气全年能够使用310天,抢手的无公害蔬菜收入2万元,养猪收入61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建沼120口、发展39个示范户饲养生猪4750头、种植大棚菜52亩,实现人均增收1380元。

      模式三:“猪——沼——果”。用桑叶养蚕,蚕渣喂猪,猪粪排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于蚕室加温、照明或者用于做饭点灯,沼液、沼渣返地喷洒浇灌桑树、果树,生产的果品为无公害产品。吕河镇冬青村民刘纪平新建沼气一口、建正大圈舍60平方米、栽植狮头柑3亩,沼气年节支增收1100元,可腾出时间管护3亩狮头柑,养猪收入9万元,沼液喷洒果树、沼渣为果树追肥,狮头柑收入5.6万元。他带动全村建沼139口,发展2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猪82户,生猪饲养量4500头,种植狮头柑1150亩,人均增收1620元。

      模式四:“黄姜纤维——食用菌——纤维碳”。主要是用黄姜提取皂素后的废弃纤维或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基料,采用大棚技术调控环境条件,培养生产平菇等食用菌,菌渣生产纤维碳或做农田肥料。白柳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10亩,已建菌场生产厂房1320平方米、出菇大棚10栋,目前已有14.5万袋黄姜纤维袋装栽培料,试验培育了平菇、姬菇、杏鲍菇、香菇等多个品种,当年实现产值118万元。

      新模式催生大变化

      变化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循环农业上促畜牧业、下联种植业、直接带动农业生产结构科学优化。从首批确定的15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560个示范户情况看,传统养殖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加快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单家独户、分散无序、少而全,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增长方式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以科技增效为主的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

      变化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但农村“粪堆、柴堆、土堆”和脏、乱、差现象还普遍存在,圈舍粪水横流、蚊蝇乱飞、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循环农业推行圈、沼、厕三位一体后,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直接杀灭了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变化三:农民收入增速加快。示范户带动全县新建沼气710口、累计8410口,其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示范户1910户,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旬阳特色的农业发展、农技推广和农民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径。据概算,示范户增收幅度在50%以上,有的两年实现翻番,带动了全县农民增收。到2007年底,该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98元,同比净增318元、增长16.1%。

      变化四: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产气500-600立方米,相当于0.44吨标煤的热值,形成2.5吨的节柴能力,相当于3亩薪炭林一年的木柴蓄积量。旬阳属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推行以畜沼为重点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减少森林砍伐、促进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地力、促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编辑:皮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