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小俊)河北承德平泉县作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农业大县,依托食用菌、设施菜、经果林等强势农业项目,让聚集在产业链上的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率先脱贫奔小康。“平泉的食用菌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壮大,靠的是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不间断扶持引导,坚定‘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产业扶贫不放松’的信念,成就小蘑菇引领小康路的宏伟蓝图,”该县委书记董正国说。
河北承德平泉县食用菌的发展始于1984年。那年,该县农业局土肥站干事梁希才受派到保定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学成回来后开始带领24户农民种植姬菇,成为平泉种植食用菌的第一人。在梁希才看来,平泉食用菌产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提升四个阶段,而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前10年是起步阶段,平泉食用菌在风雨飘摇中艰难成长。最难的是1989年,100户中有70户赔钱,20户保本,只有10户小赚。”梁希才回忆说,那时平泉食用菌技术落后、品种单一、没有规模,食用菌价格波动很大。“若不是政府每年持续扶持,食用菌产业也许早就夭折了。”
但平泉没有因此退缩,除了一如既往的政策资金支持外,还加强了机制建设。1995年至2000年发展阶段,平泉提出了“南有庆元,北有平泉”的产业发展口号,并在县农牧局成立了股级的食用菌办公室,制定全县食用菌发展规划,着手引进优质香菇栽培技术。并于2000年建立食用菌专业市场,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大会,促进冀辽蒙三省区食用菌的交流与合作。
2004年至2016年,平泉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档次和水平,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这期间,平泉在县科技局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力促进中心,扶植多家企业成立科研机构,全县食用菌自主科研体系初步形成。同时,政府大力扶持食用菌民营企业发展,森源、润隆、三棵树、乾通等公司形成龙头企业群,食用菌基地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该县升级了食用菌的组织机构,配备人员,将食用菌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增编添人,统筹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一五”开始,该县重点推进基地、龙头企业、菌文化、科研、菌种、品牌建设进程。
2013年,成立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形成了香菇、滑子菇、杏鲍菇、平菇、黑木耳等多品种相补充、长短周期相结合、多模式周年生产、产业服务网络化、生产基地园区化、龙头企业集群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产业效益链条化的发展格局,使平泉迅速走在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先进行列。
2016年,平泉县食用菌由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设施化、工厂化生产转型,全县新建小型工厂化、半工厂化企业12家,其中日产10吨以上工厂化企业2家,投资完成后,全县工厂化生产企业将达到15家,日产食用菌达到50吨以上。
“产业扶贫,必须要依靠于一个强大的产业,”平泉县政府县长曹佐金说,平泉县坚持将产业作为扶贫的主渠道,只有产业强,才能降低资金、经营、市场等风险,才能够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截至2016 年末,全县19 个乡镇、建设10 亩以上标准化园区1455 个,4.5 万户菇农12 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生产规模达到5 亿袋,继续保持县级全国第一,其中生产香菇2.6 亿袋,滑子菇8000 万袋,双孢菇2500 万袋,创产值54 亿元,提供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 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