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南充市因地制宜,利用杂树杂枝、废弃秸秆等原料,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使之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脱贫致富的道路。
南充市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7℃左右,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日照时间在1200小时至1500小时范围内,是食用菌生产的最佳生态区。基于良好的自然环境,目前,该市已培育出香菇、羊肚菌、金针菇、鸡腿菇等十余个食用菌品种。
“食用菌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市民喜爱。同时,菌类的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生产技术易推广,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南充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仪陇、南部等多地,将已食用菌产业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鼓励、支持贫困户和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同时,利用扶贫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注入,建立成规模的食用菌种植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吸纳村民入园就业、学技术,鼓励贫困户自主种植,既“输血”又“造血”,形成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共享的利益链条,探索出一条产业扶贫攻坚的新路子。
据了解,该市种植食用菌主要以木屑、秸秆等“下脚料”培育,有效地避免了废料燃烧、堆置、霉变等造成的污染,对生态具有一定的反哺作用。2016年,全市食用菌产量3.5万吨,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