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数目降低,优胜劣汰有益于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受到高利润率的驱动以及国家与地方惠农政策的影响,大量资本进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各个厂商加速扩张产能,众多中小企业进入该领域。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杂志调研全国工厂化企业数据统计,2012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厂商达到峰值788家,较2008年的186家增长了4倍多。2012年后由于竞争加剧,工厂化产品价格承压,部分高成本低收益厂商开始退出,厂家数目连续下降,至2016年降到590家。从长远角度来看,厂商间的优胜劣汰有益于行业健康发展。
中小厂商数目超过90%,规模化生产成为趋势。2012至2014年日产20吨以下的中小厂数目占比逐渐降低,分别为94.41%、92.93%和90.67%,反映了行业内产能整合加速:日产15吨以下的小厂数目腰斩,而15-20吨的中等规模和20吨以上的大型厂商数目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厂均产能逐年提高,规模化生产成为趋势。
产能集中利好龙头,主要厂商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2012年以来,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退出的同时,行业龙头如雪榕生物、众兴菌业则通过并购、新建生产线、技术升级三管齐下扩张产能,行业内产能整合有利于龙头企业迅速占领市场。以金针菇产品为例,行业产能第一的雪榕生物2014年度金针菇产量仅占同期全国工厂化产量的9%,而2016年市占率快速提升至12%左右;另一龙头众兴菌业市占率也在快速提升。
短期产能爆发,中长期大浪淘沙,龙头厂商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强者恒强。2012年后虽竞争加剧,但行业毛利净利依然高企。2015年报显示各大厂商正积极扩产,未来1-2年将迎来一波产能的集中释放。届时供给突增打压价格,价格下行压缩利润,技术落后、成本较高的中小工厂菇和农民菇将变得无利可图退出市场。从2-4年的中长期视角来看,行业产能集中度和工厂化比例将伴随中小工厂菇和农民菇的退出逐步提高,龙头厂商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扩张的同时降低成本,强者地位继续保持。(来源:兴业证券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