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泉八都镇白角村村民巫先进在自家的基地里忙着采收黑木耳。
“我栽培这个新品种已经3年了,由于该品种不易烂棒,栽培效益明显高于916品种。”巫先进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2017年共栽培新品种1万袋,目前已采摘黑木耳300余公斤,按每公斤76元计算,平均单袋产值2.3元,预计4月份生产结束,单袋产值可达6元以上。
村民巫先进所说的916品种是本地品种,由于栽培多年后,品种优良特性有所退化,出现黑木耳耳片大、背面筋多、颜色偏黄、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一制约我市黑木耳产业发展的瓶颈,2013年,我市引进15个黑木耳新品种,开展了三年品比试验,筛选出了耳片小、色泽黑、抗逆能力强的黑山品种。2016年,全市推广了黑山品种2000万袋。2017年,全市黑山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推动全市黑木耳栽培规模恢复性增长30%以上。引进新品种的同时,我市还积极组织农户开展技术培训,编印黑山品种栽培要点等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加强技术指导,使黑山产品达到优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