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赤水河畔的习水县醒民镇自力村,曾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35人。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这个村焕发生机,成立专业合作社,修建通村油路,老百姓搞起种养殖业,人均收入达7000元,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脱贫退出的华丽转身。可以说,自力村的变化是我市解决深度贫困村脱贫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自中央和省委部署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遵义市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实施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截至目前,全市34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有2.05万人脱贫。
整合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据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市34个深度贫困村中,包括省级20个、市级14个,其自然资源差、产业基础弱,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
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我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对此我市不仅建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指挥长和工作队制度,还组织34家国有企业、34家民营企业,重点挂帮34个深度贫困村,突出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美丽乡村、集体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发力,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此外,我市加大项目资金倾斜力度,创新市级财政支持模式,对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集中整合后,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同时市直各部门新增安排项目资金,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上海市对口帮扶资金优先用于深度贫困地区。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我市每年划拨6800万专项资金用于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每个深度贫困村200万元),全力助推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07个,正安县谢坝乡谢坝村的食用菌进入采摘期;务川自治县石朝乡浪水村栽植的香榧长势喜人……时下,在我市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脱贫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据了解,2017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多措并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据介绍,根据深度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市场情况等,我市积极谋划“一长两短”扶贫产业,在全市34个深度贫困村实施产业项目107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9646万元,主要涉及中药材、精品水果、食用菌、蔬菜、肉牛养殖等特色扶贫产业,有效带动贫困人口1.97万人发展产业。
此外,我市还精准施策,将扶贫落到实处。比如对有旅游发展条件的深度贫困村抓紧项目编制,举办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加快电商网点的建设力度,通过实施电商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居面貌。据统计,目前34个深度贫困村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3个,总投资达6.56亿元,完成通组公路856公里,解决安全饮水1.25万户,改善人居环境6885户,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来源:道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