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着力在产业规模、利益联结、品牌打造、科技创新上做文章,积极打造“国家食用菌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让小小蘑菇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其中,香菇、黑木耳、茶树菇、羊肚菌、鸡枞菌等产品种植已初具规模,实现年产量8.18万吨,产值6.77亿元。
1.优势集聚、不断壮大经营规模。生长在梵净山下的食用菌,因无污染,纯天然,先后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业标识认证。经该县县委书记田艳在央视推介,让印江的“梵净蘑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截至今年9月,该县共引进6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培育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8家,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2.村企合作、不断优化互利共赢。推行“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由公司提供生产菌棒、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菌棒、组织生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新发展食用菌专业村34个,发展食用菌2000万棒,预计实现产值11000万元。
3.利益分享、不断实现脱贫目标。推行“1126”集体经济分红模式,将集体经济利润的1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10%作为全体村民分红,20%作为合作社入股分红,60%作为贫困户分红。截至9月,通过多形式利益联结,该县今年食用菌产业共带动贫困户2764户10249人参与种植,稳定增收。
4.强建品牌、不断拓展流通渠道。位于木黄镇高新农业示范区的深圳劲嘉和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占地1200亩,106个智能化大棚集现代化食用菌生产车间、深加工研发中心、物联网智能生产大棚、菌农培训中心、农旅娱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独具特色;与此同时,新建成集企业孵化、电商培训、农特产品展示、冷链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基地,培育网店76家、农产品电商企业18家,实现年线上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
5.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创新动力。近年来,印江在加大科技研发,成功试种猴头菇、蟹味菇、鸡枞菌等特色品种,示范推广香菇、黑木耳袋料栽培、香菇胶囊菌种繁育等先进技术,食用菌菌棒成活率达98%以上。在培育技术上,创新“校地合作”方式,聘请李玉院士团队、全国科研院所专家教授15人开展技术指导;强化基地岗位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育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64名,培养职业型、产业型农民1000余人。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