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想吃到鲜美的黄伞菇、环柄菇和巴尔喀什蘑菇,必须到野外采集。如今,新疆的市民将一饱口福可以吃到人工种植的这3种野蘑菇了。今年,来自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的高级农艺师魏鹏及其团队通过近5年的努力,成功驯化了这3种食用菌,制定出适合人工栽培的技术管理体系,实现了人工繁殖菌种。
项目实施期间,生产黄伞菇、环柄菇、巴尔喀什蘑菇等野生食用菌菌袋6000袋,年产鲜菌3吨,菌袋生产成品率达80%以上,菌袋出菇转化率达到50%以上。魏鹏测算,每个黄伞菇菌袋产菇0.5公斤,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出售,一个半亩地的标准大棚可排放1万个黄伞菇菌袋,其纯利润可达7.6万元。
新疆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但多年来缺乏科学开发和合理保护。长期以来,野生黄伞菇、环柄菇、巴尔喀什蘑菇等食用菌处于野生状态,无法进行人工栽培,而人们的掠夺性采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使野生食用菌资源日渐枯竭。
为此,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魏鹏及其团队,自2012年6月在新疆农科院创新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新疆黄伞等野生食用菌驯化研究及开发利用”项目研究。
科研人员首先到阿瓦提县、哈巴河县、阜康市、喀什市等县市的野生食用菌适生区,对野生食用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清野生食用菌对光照、温度、湿度、PH值等环境条件与菌丝生长、子实体萌发和生长之间的关系,总结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同时,科研人员在野外采集了黄伞菇、环柄菇、巴尔喀什蘑菇、平菇、阿魏菇等菌株,利用孢子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分离野生食用菌菌种,最终经过生物学特性观察、鉴定和生理学研究培养、驯化、筛选出10个适合人工栽培的菌种。
科研人员还通过观察野生食用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粗壮情况和出菇结果,筛选出适宜人工栽培的培养基配方3个,并进行不同区域种植试验。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