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镇宁县白马街道办民族村的食用菌大棚基地里,连片的大棚内,密密麻麻的小平菇竞相窜出、长势喜人。 园区内,一条菌棒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正在完成着装袋、摆放、装车,记者发现除了生产线上以外,大棚里采收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妇女。梁秀芬就是在里面务工的一员,早年的时候自家都是靠家中的土地种植农作物。
据了解,民族村是白马湖街道办三个贫困村之一,全村产业发展滞后,全村还有133个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依然很高,为了改变全村现状,白马湖街道办经过讨论决定,采取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
镇宁白马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权有:“我们采取的是两个合作社合作的模式,因为我们合作社缺技术有资金,所以我们寻找了另外一家合作社,他是缺资金有技术,所以我们两家合作社在党工委的领导下用产业发展资金抓食用菌的项目,目前总共拿到县扶贫办200万的扶贫资金,同时有九户农户用了特惠贷入股合作社。”
据悉,按三个贫困户负责种植管理一个大棚,平均每个大棚种植4000棒计算,每个菌棒成本价为6元,平均可产鲜菇1.50公斤,每公斤收购均价6元,一个大棚半年能创收3.6万元左右,减去菌棒成本,每户贫困户利用半年时间可增收1.2万元。
目前,基地在白马街道办民族村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以种植平菇为主,按照农户自愿合作的原则,合作社负责食用菌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统筹管理、菌棒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贫困农户负责菌棒成本投资与日常种植管理。采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为周边110户农户实现务工、土地流转及销售废弃农作物或入棚栽培平菇创收,其中41户贫困户通过种植收益及初加工创收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