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孔蒲中的新果实——废弃秸秆上,种出双孢菇
几十只母鸡趁着好天气在田间嬉戏、觅食;水深处,感受到许久未见的阳光,草鱼、鲤鱼也闹出动静,不时掀起阵阵水花;还有甲鱼、泥鳅隐匿在泥土里……这些是达浒镇金石村农户孔蒲中200多亩综合种养稻田的一角。
在离基地不远处的稻田中,十个相邻紧凑的黑色大棚里,一颗颗“白馒头”似的双孢菇正悄悄“窥探”着外界的春意,薄薄的土层下,培育着它们成长的是一株株秸秆制成的基料。
据了解,按照正常生长,这些双孢菇的每亩收益可达4万元。昨日,记者探访孔蒲中的蘑菇基地,探索其秸秆上种出的“新梦”。
废弃秸秆做基调,种植双孢菇
2018年9月,孔蒲中参加农业农村部的培训班时,关注到秸秆处理的问题:如今秸秆不能焚烧处理,大片的秸秆又无法较好处理,能不能用来种些什么?这个问题在孔蒲中脑中存在了一段时间,却被当时一起参加培训班的室友破解了:可种植蘑菇。那一刻,孔蒲中眼前一亮,秸秆种蘑菇的想法便在心中疯狂滋长。
培训一结束,孔蒲中回到家就马不停蹄开始筹备。“天天下雨,秸秆量有些收不上来。”2018年11月的浏阳,阳光鲜少“露面”,雨水倒成了“常客”,但这并没有阻碍孔蒲中的步伐,他收集了十余亩地的秸秆,并留出3亩地来进行种植试验。
“将石膏、石灰加到收集的秸秆中,进行5次翻堆,让其充分发酵,再拖运到大棚里去。”孔蒲中说,为了让基料更有营养,他还加入了一些菜籽饼和复合肥。十几亩地都要铺上秸秆,虽然请了人,但这个步骤就花费了20天。
将基料运送到大棚里后,洒上菌种,再覆上一层薄薄的泥土,需要人工操作的培育部分就已经完成。
“双孢菇的生长,15℃—25℃是最好的。”昨日中午,孔蒲中捏着刚刚从土地上摘下的双孢菇仔细查看,前两个月的温度太低,双孢菇的生长十分缓慢。如今温度逐渐上升,这些小菇们也逐渐露头,再过十天,就将迎来生长高峰期。
一举三得,“亩产收益可达4万元”
谈及双孢菇的优点,孔蒲中用八个字来形容:纯天然、口感好、新鲜。
孔蒲中表示,双孢菇的正常采摘期在每年的1月至4月,前两个月低温阴雨天,虽然双孢菇长势不太好,产量少,但他将这些新鲜双孢菇拿到市场上去卖时,却得到了非常好的反响,如今还经常有人来到基地买菇。
土层上的双孢菇已经在静待采摘,土层下却也“暗藏玄机”。孔蒲中轻轻拨开表层的泥土,露出一片密集的小白点。他说,一个礼拜内这些“小白点”就能长成大蘑菇,“按照其正常生长情况和零售价来算,一亩地的收益可达4万元。”
秸秆种蘑菇的成功不仅给孔蒲中带来了额外收入,更帮助他解决了问题。
“秸秆如果堆在地里,容易腐烂导致水质不好,进而影响稻下养殖的水产的品质。如今处理掉了秸秆,水产的品质也更高了。”孔蒲中说,用秸秆来做基料进行蘑菇种植,不仅解决了秸秆资源利用的问题,又能够更好地进行水产养殖,还为自己增加了收入。对孔蒲中来说是“一举三得”的收获。
“秸秆做基料有利于农户就地、就近转化资源,但对于专业分工及管理也有较高要求。”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秸秆种蘑菇是一个新的尝试,将为浏阳家庭农场、规模企业等就秸秆回收利用方面带来启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