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食用菌总产量已经达到3712万吨,产值为2721亿元,年出口各类食(药)用菌产品过百万吨,从业人员近3000万。其中,全国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的县有500多个,过亿元以上的县100多个,部分主产县食用菌产值近百亿元。食用菌行业企业过万家,一大批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市场、品牌和资本的同步发展。其中,有6个企业实现了主板上市,20多个企业实现了在新三板等融资。”6月10日,在中国食用菌协会主办的“构建食用菌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茂林对当前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规模做了介绍。
高茂林表示,食用菌产业之所以在我国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主要源于三个优势。“一是可循环利用,可以变废为宝,食用菌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棉杆、棉籽壳、稻秸、麦秸、油菜杆、玉米芯、玉米秸等等农业废弃物,且其采摘之后的菌料和菌糠等可作为饲料、燃料或肥料;二是生产地域广阔,产业可复制的特点明显,随着食用菌生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专用生产装备和设施不断完备,部分品种可实现短平快生产,生产的相对比较效益高,其中金针菇、双孢菇、杏孢菇等可规模化、智能化和常年生产。三是市场空间巨大。食用菌具有营养、健康、安全、美味和时尚等特点,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成分含量突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倡议‘一荤一素一菇’的营养健康膳食结构,适合人们现代生活方式,国内外市场及消费继续保持增长。”高茂林说。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食用菌产业已经从“一家一户”、“房前屋后”,逐步发展到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金针菇等品种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升级,可实行工厂化、智能化生产,但是行业急需标准和规范。对此,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高茂林认为,该团体标准填补了食用菌行业现有空白,同时兼顾食用菌术语及生产实际用语,完整定义了“工厂化生产”概念,规范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厂房主要分区构成及名称,并对生产工艺中不同类别进行分类规范。高茂林认为,该标准对营造食用菌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生产氛围,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虽然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或制约因素,亟待更加规范的发展。高茂林表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品种已经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菌种市场需要继续规范;家庭分散型和粗放型小规模生产仍占主导,传统的生产方式仍较落后,机械化装备水平急待提高;食用菌产业科研仍然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不顺畅;亟需大量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等。特别是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足,导致品牌发展滞后,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够强,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不足。
在构建食用菌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中国食用菌协会与钓鱼台食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构建食用菌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进行合作。高茂林表示,希望将以此次合作作为重要抓手,逐步构建食用菌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引导行业自律,打造“诚信食用菌”,为食用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