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产出的食用菌水分少、质地好、弹性强,可以说‘平泉的菇会弹跳’……”近日,平泉市人民政府市长曹佐金做客“市长当主播,谈谈特色产业经”系列活动演播间时向大家分享了平泉食用菌产业经。
“鸡鸣三省,菇香九州”,承德平泉市自古就是野生菌类的盛产地。《雍正年八沟厅备志》就有“蔬之属,松、蕨、芥皆有之,其著者,则有蘑菇,营盘蘑最鲜美,以屯营之地粪壤肥沃故也”。清幕府志曾有“沙头蘑菇一寸厚,雨过牛童提满筐”之记载。平泉香菇规模化生产始于1980年代,据1979年民俗调查,平泉农科所的梁希才采集了第一株野生香菇,进行分离驯化,为平泉香菇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40年来,食用菌产业在平泉已经逐步发展成了富民产业。2019年底,平泉食用菌产量6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70亿,位列全国县级第一位,老百姓人均收入约50%都是来源于食用菌产业。除此之外,平泉食用菌产业更是直接吸纳贫困户3000余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7万元以上,切切实实让贫困群众与食用菌产业“结了亲”,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入。
那么,在这40年间,小小的蘑菇是如何在平泉人的手里撑起“致富伞”的呢?“平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曹佐金介绍说,从80年代开始,历届平泉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对食用菌产业实施重点规划引领,编制完善《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保障平泉市在推进食用菌特色产业集群工作中有章可循,促进食用菌特色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构建平泉经济发展新支撑,“政府和党委的支持,也激发了全县老百姓种菇的积极性”。
近年来,平泉食用菌在种类、种植环境、栽培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创新转变。在种类上,平泉食用菌从肉蘑、松蘑、香菇、滑子菇、平菇、杏鲍菇等种植类产品逐步向蘑菇酱、饮品等加工类产品延伸,产业链逐步完善。在种植环境上,平泉食用菌不断进行棚室创新,从一家一户零散的小棚到现在规模化的大棚,逐步做到了一年四季都能出菌。在栽培技术上,从卧式到立式再到现在的架式,不断提升各棚产量,相应的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据了解,平泉市目前累计培育了森源、润隆、瀑河源等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1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国外企业1家,生产保鲜产品、盐渍产品、清水软包装产品、佐餐食品、休闲零食、罐头食品、蛹虫草功能饮品等为主导的10大系列100多个产品,年加工转化能力达到40%。曹佐金表示,这些龙头企业带动了平泉食用菌产业的深加工和创新优化发展,同时也有力带动了平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