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方桥)如何将食用菌从传统的农耕文明时代向现代化工业文明时代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1月18-19日,湖北宜昌市食用菌协会组织食用菌种植及食品加工10人专家团队走进远安县,为当地食用菌精深加工及产品研发现场“把脉问诊”。
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宜昌市食用菌协会会长曹孙志的带领下,专家团队走进远安县马家坪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山娃子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种厂、湖北远野风食品有限公司及湖北岭上人家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仔细查看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种植菇棚,在兴建的香菇罐头生产线,刚刚投产的香菇脆生产车间及多品种的香菇罐头产品,详细了解从菌种选育、基地种植、干鲜菇收购、初加工及产品出口到部分深加工的基本情况。
据了解,远安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人工种植香菇,是“中国香菇之乡”,高峰期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5亿袋,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成为支撑当地农民收入的第一大产业。香菇出口额曾达到10亿美元,年销售、交易总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然而,随着全国食用菌种植面积的增加,市场行情越来越差,2021年远安全县食用菌种植已不足7千万袋。
围绕在种植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何保住这个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个主题,专家团队成员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与当地食用菌生产企业、主管部门领导、产业发展负责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针对食用菌生产企业提出的关于开发香菇脆不同口味的外撒料,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手段等具体的产品研发需求,专家们均一一回应。同时在食用菌同米、面、调味料、休闲食品、功能性饮料、酒等大食品工业的拥抱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协会常务副会长谭爱华教授认为,在探索食用菌精深加工的过程中,产学研结合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弥补食用菌产业链的短板,把产业向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开发延伸,“政校行企”联手共同推进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是加快转变食用菌发展方式、探索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曹孙志表示,远安县有企业、有基地,种植经验成熟;宜昌市食用菌协会有人才、有平台,有成熟的研究方向,只要“政校行企”真心合作,密切配合,有能力,也有可能加速推动食用菌从传统的农耕文明时代向现代化工业文明时代的转化。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宜昌市食用菌协会挂靠单位,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协会、会员单位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学院所有的教授、专家将进一步围绕企业实际需求,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诊断咨询,形成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全力推动宜昌市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书写乡村振兴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