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保障。是全市“3+4+N”现代农业体系冠军产业之一。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群众增收和蔬菜保供的一盘“大棋”、一着“活棋”。切口虽“小”,产业做大了,产业链做“活”了,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2021年,全区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2110万袋,实现鲜菇产量0.7万吨。
坚持规划引领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南郑区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将食用菌作为全区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建基地、强品牌、拓市场、延链条,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短平快”的增收致富产业。2019年,南郑区出台《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意见》。两年来,以湘水为中心,辐射胡家营、圣水等周边镇村的食用菌产业板块快速聚集,产业带初步形成。全区发展食用菌2000万袋以上,提前一年完成计划任务。2021年,制定了南郑区《“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计划》。到2025年,按照以香菇种植为主,羊肚菌、滑子菇、大球盖菇等特色食用菌为辅的发展思路,以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建成以湘水镇、汉山街道办、胡家营镇、黎坪镇为中心的香菇集中产区;以圣水镇、青树镇、新集镇、黄官镇为主的羊肚菌、滑子菇等特色食用菌产区,全区累计发展食用菌3000万袋。配套建设保鲜库60个,烘干室120个,规划建设以冷链、物流、加工、销售为重点的食用菌集散中心1个。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统一制袋、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形成规模化、设施化、工厂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专业协会为纽带做靓做优食用菌品牌。南郑区以“味见汉中”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于2020年7月成立了食用菌协会,聚集骨干龙头企业、各类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等会员单位35家、个人49人。整合全产业链优势资源,抱团谋发展、组团拓市场。构建以专业协会为纽带的共生、共享、共赢组织架构和服务体系。会长杨冬学是南郑区招商引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带头人。在湘水镇发展袋料香菇100余万袋,带动当地发展食用菌360万袋。汉山街道办山珍食用菌种厂发挥30余年食用菌生产经营和菌种培育优势,为全区食用菌人才培养和菌种供应提供了支撑。南郑乐丰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率先创办了陕南食用菌集散中心,借助苏陕协作平台、农产品消费扶贫832平台和省工会扶贫产品供应平台,组织销售食用菌70万公斤,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陕西同心创发农业公司通过参加食用菌展示展销、直播带货等线上线下宣传营销手段,签订滑子菇订单120户、24吨,订单收入25万元。以食用菌协会为主体,引进福建、四川等7家外商入驻南郑,在青树、圣水、黄官等镇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羊肚菌。2021年,全区培育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34家,注册食用菌商标11个、设立专柜5个。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南郑区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重点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2021年,全区累计投入涉农整合资金1915万元,建设食用菌项目12个。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代建、企业(大户)承包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及脱贫户分红的模式,支持产业发展壮大。在全区大力推行租赁分包、劳务用工、订单生产、技术服务等多种模式,同心创发公司积极探索“借袋还菇、借棚还菇”模式,把农户嵌入食用菌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增收、劳动就业、入股分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食用菌技术人员深入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开展产业调研、交流和指导。组织重点镇办、企业和协会会员到宝鸡、杨凌、留坝等地观摩学习,邀请食用菌专家、教授对产业发展问诊把脉,推动全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南郑区积极投保食用菌等高风险农业产业。2021年,区政府财政支持500万元用于农业保险,鼓励食用菌产业发展户购买保险。通过政府、经营主体、承保单位三方承担,共同防范化解产业风险。受今年强降雨影响,胡家营镇石谷寺村光芝食用菌厂大水漫灌,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区农业农村局立即开展核查灾情、协调理赔工作。承保单位第一时间开展定损理赔,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全年累计赔付食用菌产业发展户16户、439万袋、42万元。
南郑区坚持“小步快走”,把食用菌冠军产业做精做细、做优做强,让群众在产业链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2021年,全区65户产业发展户种植食用菌1050万袋、基地务工3500余人、入股分红600余户,户均增收13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