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普兰店区同益村香菇产业园:现代化生产小香菇 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现代化的产业项目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日前,在大连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普兰店区同益街道同益村香菇产业园里,小小香菇在“现代化”生长环境和“现代化”生产方式下“破棒而生”,让大山深处的乡亲们闻到振兴路上的“飘味儿香”。
每座香菇大棚长90米、高6米、宽16米,透风、光照、温湿度刚好,仅这样的大棚,全园区就有33座。具有20多年养菇经验的园区技术总管李来东说,香菇生长在这样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大棚内,它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保障。处于群山环抱的同益村是如何建起这样规模的大棚?三年脱贫攻坚让同益村彻底摆脱了贫困,下一步如何发展产业,让村子在乡村振兴中稳步发展,让村民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当时村里的老书记想到了常年在外打工的本村村民于胜昔。
于胜昔,今年45岁,在外打拼多年,已有成规模的企业。老书记找到他,于胜昔二话没说便答应下来。从去年开始,他考察市场,很快便将香菇生产项目确定下来。当时,自己的想法是,要建就建最好的、最现代化的,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生产技术及生产管理和销售方式,这样的项目才会使村子振兴之路更长久。
于胜昔投资600多万元,对村里原有的大棚区进行整合,又引进100万个最新品种辽抚4号“0912”香菇菌棒,这些都让香菇拥有“现代化”外部生长环境。
园区18号棚内运用香菇生长的“现代化”技术,高大的钢架上智能式“微喷”从根根“小奶嘴”中吐出的丝丝水雾,滋润菌棒、调湿调温。
钢架下,10多名男工开动移动式自动输水机为菌棒注水,保持菌棒湿润度,促小香菇出棒生长。
这些技术都是目前香菇出菇最先进的技术,从4月开始到11月结束,每年可“养”7茬香菇,100万棒,总产量在100万公斤,销售收入800万元,订单销售到日本和韩国。
目前,合作社已有40多户村民申请加入。园区还将带动农户建香菇大棚,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指导、供应菌棒、销售香菇,每座棚每年可收入6万元。
据介绍,到今年年末,合作社可发展百户村民建棚“养”菇。此外,合作社还将安排500名村民到园区务工,目前,已在菇棚里打工的100多名村民每人每月可挣3000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