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科技周活动期间,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积极组织岗站专家深入生产一线、社区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将科学技术送到农民田间地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将科普知识送到百姓手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5月21日,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研究员与北京农学会专家、科技特派员王云老师合作,以一场“乡村味道助力康养发展——‘吃的科普’撬动城乡一体新消费”和以“品菇为媒、科普推广、膳食平衡助力康养”为主题的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聂各庄敬老院广场举办。刘宇研究员指出,通过科普讲座,以达到扩大珍稀优质食用菌的种植面积和品种宣传目的,并将绿色、健康、营养、优质、新鲜的食用菌食材送到广大消费者的餐桌,特别是惠及老年朋友,再带动更多农民“以菇增收致富”,使大家走上共同富裕路,同时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老年人,让蘑菇成为康养的有力支撑。王云老师用现场烹饪的方式展示了中西融合的食用菌盛宴,以此展示食用菌创新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
5月24日,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研究员带领栽培岗位专家陈青君教授、魏金康正高级推广研究员和田间学校工作站康勇农艺师等专家深入北京市昌平区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食用菌技术咨询服务。食用菌创新团队围绕昌平区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创新团队田间学校工作站依托基地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助力合作社成功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利用养殖业退出后的闲置厂房开展榆黄菇、黄伞、灵芝、玉木耳、双孢蘑菇、小白平菇等食用菌周年化试验示范;以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为宗旨,利用农作物秸秆、修剪后的果林枝叉等农林废弃物开展林下大球盖菇、黑皮鸡枞、灵芝等食用菌的试验示范。
食用菌创新团队初步整合集成了大球盖菇“优良品种+高产配方+适时栽培季节+最佳栽培模式+采收保鲜”高产栽培技术,在谷氏农业闲置厂房试验示范,经实地测产,大球盖菇每平方米产量高达28斤,创造北京地区最高产量,并在合作社基地召开了现场观摩会。食用菌创新团队初步集成的大球盖菇高产技术还在北京市顺义区、平谷区、延庆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等地试验示范,同样取得较好效果,亩均产量超6000斤,亩均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消纳了北京郊区农作物秸秆和果林修剪枝杈,解决了农林废弃物堆积造成的防火隐患和病虫害滋生,生产了高蛋白微生物类产品,变废为宝,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而且还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5月26日,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研究员深入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军屯村科技小院林下食用菌基地,向通州区委孟景伟书记和陈江华副书记等有关领导介绍了团队试验示范的黄伞、玉木耳新品种及有知识产权的林地食用菌高棚和带动军屯村基地增收致富情况。
5月27日,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研究员应河北绿健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邀请,赴河北省张北县参加坝上口蘑一体化高效生产线启动仪式,该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将引领京津冀草腐菌产业持续发展。近年来,创新团队对接河北绿健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在公司基地推广反季节香菇(T2、0912)和平菇优良品种(4195、969、灰美2号)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刘宇研究员牵头的河北张北食用菌创新驿站于2022年分别获得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和张北县农业农村局优秀创新驿站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