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吃菌旺季,“小菌主”们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但野生菌美味又危险,享用美食一定要确保安全。云南省食安办发布了吃菌宝典,从采摘、消费、食用等方面做出相关提醒。
采摘
吃菌宝典第一条:没有采菌经验,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菌
一些野生的毒菌与可食用菌外形相似,不能仅靠肉眼,或根据菌子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来辨别是否有毒,更不要尝试用听来的所谓“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菌子,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一旦误食极易中毒。
如长相酷似的火炭菌三兄弟——亚稀褶红菇、稀褶红菇、密褶红菇,亚稀褶红菇有剧毒,而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则可以食用。另外,近乎“撞脸”的鸡枞和鹅膏菌,如果乱吃也可能导致“躺板板”。
消费
吃菌宝典第二条:不认识的野生菌,不卖、不买、不吃
消费者在购买野生菌时,应选择到正规的农贸市场、交易市场、超市等场所。选购新鲜野生菌时应选择较为熟悉或已食用过、无危险的野生菌,别购买不认识的野生菌,禁止食用发霉、腐烂或已变质的野生菌;选购干制野生菌时要注意查看野生菌的包装标签,不购买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厂名、厂址等的“三无”产品。
经营野生菌的商家须确保加工、出售的野生菌安全无毒,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自采、购买、加工、供应野生菌。
食用
吃菌宝典第三条:烧熟煮透要牢记,吃前拍照防万一
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一定要烧熟煮透再食用,不可多种野生菌混合烹饪,更不可生食或凉拌;当天加工后没有食用完的野生菌建议不要再食用,避免二次加热不均引起中毒;同时,还应注意不要过量食菌,野生菌味道虽鲜美,但一次食用不宜过量,食用时更不宜饮酒。
食用野生菌后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幻觉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及时就医,就医时可带上吃前拍的野生菌照片或吃剩的野生菌,以便医生更快地判断处理。(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