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韶关南雄市邓坊镇上湖村党群服务中心背后,四个香菇种植大棚里面摆上了1.5万棒香菇,预计年产量可达12500公斤。驻韶关南雄市邓坊镇帮扶工作队队员黄桂涛介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香菇烘干效率,工作队推动村里购置了一台电力烘干设备,为香菇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村民和集体增收。
“驻”入电力,为林下经济“充能”
来自韶关城区供电局的黄桂涛介绍,上湖村以梯田为主,平均海拔600多米,发展林下经济的潜力比较大。第二批驻镇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利用这一优势,谋划推动上湖村的产业发展。
此前,上湖村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后方闲置用地自建了4座香菇种植大棚,组建起仿野生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引进适宜的香菇品种庆科20,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7.2万元。然而,香菇采摘后只有部分能以生鲜菇形式出售,大部分需要进行烘干后以干香菇的形式出售,这对上湖村来说是一大难点。
“传统的烘干方法比较费人力,需要收集大量的柴火,还需要有人守夜观察以把握火候,品质难以保障。”黄桂涛介绍,上湖村常住人口不足40人,且大多是老人,劳动力稀缺,难以支持香菇产业发展壮大。经过商讨,工作队支持村集体购置了1台2万元的烘干设备,协调帮扶单位韶关南雄供电局为大棚安装三相动力电表,以满足烘干设备需求,并邀请供电局志愿服务队到现场指导协助村干部调试安装烘干设备。
延长香菇产业链,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这一台烘干设备可以满足4座香菇大棚的需求,以前1000斤香菇大概需要35个小时来烘干,现在15个小时就能烘干。”黄桂涛介绍。对于安装后带来的效果,工作队进行了详细比较:与原来传统的烘干模式相比,烘干1000斤香菇的经济成本下降了11.7%。更重要的是,新的烘干模式消除了夜间值守人员的安全风险,也确保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香菇的销售价格,使得总体收益增长约15%。
电力为香菇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也让邓坊镇其他村看到了发展的潜力。目前,食用菌种植业在邓坊镇欣欣向荣,4个行政村的党组织积极引领经济合作联社试种香菇。据统计,从种植、采摘再到包装等各个环节,邓坊镇的食用菌种植业共提供了375人次的就业,有效带动农户务工增收。
据悉,上湖村香菇产业收入春节前可达12万元。接下来,工作队将致力于延伸香菇产业链,进一步开发香菇面、香菇粉等加工产品,推动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
规划特色路线,同步发展文旅产业
工作队不仅在香菇产业上积极探索新机遇,同时将目光投向文旅产业。依托南雄市的丰富旅游资源,工作队与强镇富村公司——南雄市富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策划了特色文旅路线。不仅能让游客欣赏南雄的生态美景,也能体验采摘香菇、室外烧烤等特色活动,让文旅产业与香菇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