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政府挑起的关税战愈演愈烈,我国食用菌出口的路子眼瞅着要变窄了。别慌!今天咱就掰扯清楚这“关税战”到底咋回事,该如何见招拆招?
图源:新华社
一、关税战这匹“狼”到底多凶?
成本门槛高筑:2025年4月10日美国那边放话要加征高达104%的关税,咱的香菇、木耳在美国市场上价格优势瞬间被砍掉大半。原本薄利多销的买卖,现在可能连本都保不住了。
订单说没就没:福建的老王去年对美国出口了200吨干香菇,今年关税一加,美国客户直接砍掉120吨订单,转头去东南亚找替代货源了。
新兴对手抢食:越南、泰国这些东南亚国家瞅准机会,疯狂扩产。越南去年食用菌出口量暴涨30%,价格比咱们还便宜两成,直接抢走咱们的传统市场。
二、五条路助您突围
1.鸡蛋别放一个篮
主攻东南亚:越南、泰国这些国家关税低,饮食习惯和咱们接近。福建古田的菇农把干银耳出口转战东南亚,今年前两个月出口量同比增长26.6%。
盯住“一带一路”:巴西、印度这些新兴市场正缺好菌子。浙江的菌农和巴西超市签了长期供货协议,头批20吨杏鲍菇罐头刚上岸就被抢空。
2.让咱们的菌子更金贵
做深加工:别光卖干菇,学学百兴食品。他们把牛肝菌切成丁、磨成粉,做成即食零食,一包能卖30块,比普通干菇贵5倍。
种珍稀品种:福建三明有农户专门培育黑松露,一棵苗能卖80元,专供高端餐厅,根本不愁关税影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黑松露的人工培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土壤、气候、共生树种的选择等。希望菇友们多多关注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动态。
3.亮出中国菌招牌
蹭RCEP红利:浙江丽水菇农去年申请RCEP原产地证书,出口日本的黑木耳每批省了上万关税,今年订单量直接翻番。
上网吆喝:抖音上有个“菇王”直播间,每天卖3000单香菇脆片,靠的就是“中国菌都”的金字招牌。
4.抱团取暖力量大
跟着协会走:福建漳州罐头协会去年组织菌农去东南亚参展,谈下800万美元订单,协会还帮忙申请到出口补贴。
联建智慧工厂:上海丰科和美国企业合资建厂,从采菇到上架只要5天,比传统出口快45天,成本降了30%。
5.家门口也能掘金
盯紧国内餐桌:现在预制菜市场火爆,河南的菌农和餐饮企业合作,开发出菌菇煲、菌汤包,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搞旅游采摘:浙江青川的菇农把大棚改造成采摘园,周末接待游客,采摘价是批发价的8倍,还带火了农家饭。
三、看看这些先行者咋干的
丽水菌农老李:以前全靠美国订单,去年关税一加急眼了。后来参加海关RCEP培训,转战日本市场,今年前三个月出口量同比增长40%。
浙江百兴食品:在美国市场受阻后,专注开发国内市场。他们的黑松露酱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去年光靠零售就赚了近2亿。
上海丰科生物:在美国建厂后,利用当地分销网络,成功把金针菇打进沃尔玛、Costco,现在美国市场占他们出口量的35%。
四、最后唠叨两句
关税战这头“灰犀牛”虽然吓人,但也藏着机遇。菇农朋友只要脑子活、路子多,完全能在危机里找到新财路。记住三个关键词:转市场、提品质、强品牌。咱们中国人种菇的技术那是祖传的,只要肯钻研、敢尝试,这关税寒冬里照样能长出金灿灿的“致富菇”!
(作者:湖北随缘食用菌消毒剂有限公司 袁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