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漳平市溪南镇人民政府发布废食用菌棒处理的倡议书。详情如下↓↓
全镇广大菇农朋友们:
当前,正处于食用菌采摘尾期与水稻播种之际,废菌棒处理迫在眉睫,为保护全镇生态环境,保护溪南的传统种植业,希望大家积极转变观念和方法,切勿将废菌棒浸泡在田、下河、沟、渠等,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要求,务必采取无污染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的方式处理废菌棒,自觉投身到废菌棒处理工作中,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为食用菌种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废食用菌棒主要危害
1.废菌棒腐烂溶田容易滋生杂菌,增加水稻和菌棒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对农产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还可能传播疾病。
2.菌棒腐烂溶田后产生的菌渣和渗液对溪南溪造成严重的季节性污染。据测算,每公斤的废菌棒可产生1.0-2.5g的总磷和560-980gCOD,造成国、省控断面水质在2-6月间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这些污染物对我们的河道环境和溪南溪下游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威胁到大家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威胁到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在香菇种植走菌阶段,有的菇农将废菌袋随意丢弃产生白色垃圾,菌袋大多为塑料袋,不易腐化、不可降解,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或杂菌感染。
废食用菌棒处理方式
为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香菇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目标,现倡议大家采取合理方式处理废菌棒。
1.禁止将废菌棒丢弃到河道、坑沟,谁倾倒谁负责清理;禁止在食用菌收成后,在田地里浸泡、翻耕,镇村将加大督查、巡查劝导力度,各村将其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共识。
2.鼓励将废菌棒就地集中闷烧或堆肥发酵后作为有机肥。
3.有条件村庄选取合适地块,用于集中堆放废菌棒,菇农要积极配合将废菌棒放置于集中堆放点,随后由村收集,镇转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
菇农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共同做好废菌棒的处理工作,实现生态保护和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漳平市溪南镇人民政府
2025年4月
(来源:漳平市溪南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