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的304座电烤房经过智能化改造,成为了现代花菇培育基地,焕发出新生机,探索出一条“烤烟+食用菌”双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玉溪菌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奇阳介绍,每座电烤房能容纳400棒菌棒,单棒的产量在1公斤到1.5公斤,每公斤12到14元,单座电烤房每年可以创造4万元产值,净收益1.5万元。
据了解,结合花菇培育周期短且产量高的特点,洛河乡于今年3月引入玉溪菌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电烤房闲置期进行花菇培育。目前,首批放置的菌棒已进入成熟期,可持续采收两个月。
该项目采取“公司+高校+村集体+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由企业负责电烤房改造并提供设备、菌包和技术服务,村办公司负责日常管护和采收,最后统一进行销售。同时,依托智能化控制系统,后期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种植品种,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吴奇阳介绍,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专门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烤房里面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通风进行智能化控制,有利于香菇各个阶段的生长。对电烤房都是实行专业化的改造设计,可以达到快装快拆,不影响烟农烤烟季使用电烤房。
通过“时间错位、空间复用”的产业叠加效应,洛河乡实现了电烤房“一房两用”的智慧转型。依托洛河汤家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已经建成的标准化菌种厂,还可实现从菌棒生产、培育到销售、物流于一体的食用菌全产业链覆盖,让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释放。
洛河乡的积极尝试与探索,为全区1529座电烤房的盘活利用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从闲置烤房到“致富工厂”,从单一产业到双产融合,这场农业设施的“数字革命”,正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来源:玉溪红塔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