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泰州姜堰区三水街道,一条“会思考”的菌棒生产线,正悄然重塑传统香菇产业格局。曾经依赖肩挑手扛、耗时费力的生产场景,如今已被机械臂精准操作流水线高速运转的智能工厂取代。新质生产力,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姜堰区三水街道李堡社区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型机械正将麦麸、木屑、石膏的混合物投入搅拌机。搅拌完成的原料随即进入智能生产车间,在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上,全自动装袋机为菌棒精准穿上“防护衣”。完成装袋的菌棒被整齐码放上货架,再由叉车高效送入高温灭菌房。整个生产过程仅需少量技术人员进行监控。这与过去当地菇农制作菌棒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那时,一户家庭作坊需投入8至10名工人,忙碌整整一个月,才能产出约6万支菌棒。现在智能菌棒生产线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一天可以产出3万棒,一个月可以产出90万棒。
智能化车间不仅大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更实现了菌棒质量的飞跃提升。如今,当地菇农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机制,共同分享智能制造带来的红利。
生产基地负责人介绍,菌棒通过智能化设备打造出来,里面搅拌均匀,棒的紧实度高,出菇率高,同时损耗率也大大降低,原先菇农散做的棒大约有20%损耗,而通过设备生产出来菌棒损耗率只有0.1%。(来源:看泰州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