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奉化区莼湖镇农民赵岳军忙着把自己生产的杏鲍菇运到顺源公司。在他培育杏鲍菇的冷库前,迎面吹来的田野暖风夹带着旁边茶花的清香。库房前的空地上,堆放着杏鲍菇生产完成后的废菌包。据悉,它们将很快从这里被拉走,以100元一吨的价格卖给宁波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令人意外得是,其实赵岳军曾经是个养猪户。是什么让他转头食用菌产业?
七八年前,赵岳军从母亲手里接过养猪场。在2015年、2016年这样效益好的年份他的收入可达二三十万。如果不是因为五水共治,39岁的赵岳军可能这辈子都会稳稳当当地做个养猪户。去年上半年,奉化莼湖镇重拳出击,对镇区内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开展集中整改和清退工作。赵岳军面临清退和失业的窘境。
彼时,莼湖镇农渔办主任袁柳杰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大批养殖场清退后,养殖户失去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从清退任务下达之时,我们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农户转产转业。”2017年3月,袁柳杰带着宁波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云找到赵岳军,问他愿不愿意种杏鲍菇。顺源是奉化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宁波市商务委认定的宁波市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专业生产杏鲍菇。经过仔细考虑,赵岳军决定试一试。
去年12月底,赵岳军的养猪场摇身一变,成了杏鲍菇生产基地。他从顺源买菌包,一个菌包平均能产8两左右杏鲍菇。成品杏鲍菇卖给顺源,价格是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来的。通常上半年每斤的价格在2.5元-3元,下半年则会涨到3.5元-4元。如果以每斤3元的价格算,一个菌包的毛利在8角钱。一个冷库房能培育8000个菌包。除了先期的冷库房投入,赵岳军还要承担人工、水电、运输等成本。赵岳军还没有仔细算过自己这项新事业的投入产出比。根据吴海云的测算,赵岳军一个菌包的纯利润应该在4角左右。目前,赵岳军差不多从顺源公司买了20万个菌包。
转型食用菌产业让赵岳军幸免于“失业”,也为他带来了不错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