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村位于舒城县五显镇,万佛湖上游,是建档立卡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环保压力大,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短短一年时间,梅山村的贫困发生率由11.1%降到1.8%,集体经济收入由3万元提高到18万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是舒城县的脱贫摘帽年,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是“县摘帽”的硬性指标。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只有靠产业,产业能夯实脱贫基础,能让未脱贫的人们看到希望。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王力一直在思考梅山村的产业发展,他亲自制定了《2018年梅山村脱贫攻坚暨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规划,梅山村的产业发展工作一步步铺开,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桑枝木耳扶贫基地。
认真学,精心谋划落地项目
梅山村到底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一直是第一书记王力苦苦思考的问题。他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这给梅山村的产业发展定下了“雷厉风行、一干到底”的调子。为拓宽发展思路、学习先进经验、助力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多次带领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先后赴舒城县千人桥镇五里桥村学习生态农业基地建设,赴裕安区固镇军明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学习白鹅养殖基地建设,赴裕安区罗集乡杨公村学习中药材基地建设,赴霍山县学习葛根、石斛产业。王力还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专门就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走访,与村民群众深入座谈,通盘考虑梅山村的扶贫需求和资源禀赋,初步定下了发展菌菇产业的目标。
五显镇党委政府非常支持梅山村发展大棚菌菇产业,并提供信息说,岳西县的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非常好。为取真经,五显镇政府负责同志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大户赴岳西县考察学习。桑枝食用菌产业是中石化集团推动岳西精准扶贫工作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岳西县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在脱贫摘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岳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考察组一行详细了解了桑枝木耳的建设规模、生产管理、效益发挥和扶贫带动等情况,一致表示,桑枝食用菌产业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群众受益大,一定会把好方法、好点子带回去、做起来。
迅速做,全力推进基地建设
2018年3月27日上午,五显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扶贫办、人社所负责同志来梅山村召开现场办公会,正式决定在竹园组流转土地12亩建设8000平方米的桑枝木耳扶贫基地。当天下午,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到竹园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纷纷表示,“扶贫大棚建到家门口,我们脸上也有面子,还能打工挣钱,百分百支持!”土地迅速丈量完毕,当天晚上就签订了流转协议。次日,合肥“千农温室”负责人来村现场对接大棚建设事宜。第三天,完成了项目造价。第四天,“千农温室”和“思远生态农业”的负责人来村洽谈合同条款,当天晚上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从动议、选址、征地、清苗、签订协议到动工仅四天时间,创造了扶贫项目建设的“梅山速度”。
大棚建设牵挂了很多人的心。第一书记王力带领村两委的干部们一天几跑,关注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问题,反复探讨,不断修正。中石化集团驻岳西的挂职副县长黄长水多次来梅山村考察桑枝木耳大棚建设,仔细询问排水、晾晒、施工进度等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
在建设的同时,王力也在思考谁来干的问题,桑枝木耳种植要吃苦、要细心、要技术,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朱金春和蒋昌明是退伍军人,身上依然保留着军人的质朴和干劲。退伍后,因为心里装着一个创业梦,他们放弃了转业安置,决定返乡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大干一番。经过考察,工作队和村两委认为他们是真干事、能干事的人,又是优秀党员,本着对木耳大棚认真负责的态度,选派他们到岳西基地驻点学习,熟练掌握了木耳种植的流程和技术。
扎实干,汗水浇灌丰硕成果
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挂袋棚3个,面积1170平方米;晾晒棚2个,面积368平方米;灌溉系统1套,含水井2口,储水罐1个,净化喷灌设备若干;活动板房5间。设施建设完毕,生产条件成熟后,4月24日第一批2万多个菌棒正式运抵梅山村,工作队、村两委带领着梅山村的10多个群众齐上阵,一个下午的时间所有菌棒全部入棚。一周内,另外两批菌棒相继运到,首批7万多个菌棒全部到位。
朱金春说:“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感觉不是很难,但是真到自己干的时候却不是那么简单,刺孔、催芽、摘耳、翻晒等,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管理,刺孔深度、浇水时间、生长情况都需要关注,比当兵的时候都累。”正常情况下,他们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天刚蒙蒙亮,他们就来到大棚,第一时间查看温度高不高、水浇得透不透、长得好不好,然后视情况决定要不要通风补水,一天出入大棚几十次,浇水十次左右,一直干到天黑透,两个人还要轮流值夜班。木耳成熟的时候就更忙了,在大棚务工的困难群众非常勤劳,早上五点就过来摘耳,木耳采摘按桶计价,多劳多得,群众把一桶桶木耳拎到晾晒棚,然后铺开晾晒,高峰期一天就能采摘220多桶木耳,忙得饭都吃不上。
第一书记王力常说:“两位承包人把军人的好作风带了过来,就连临时住处的被子每天都叠成了豆腐块。素质这么过硬,肯定能把事业做起来,我会用我的一切资源帮助他们创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用水量过大,现有的水井出水量不够,为协调解决这个问题,王力一连几天都窝在大棚,现场探讨解决方案,最终在另一侧又打了一口井,解决了供水问题。晾晒木耳的时候,有些木耳需要不停地翻检揉搓,王力经常和群众一起一干就是一个下午。村党支部书记李帮军和村委会主任郭兰兰全力协助处理通水、通电、通路、生活设施、用工、包装、宣传等事宜,为基地运转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木耳扶贫基地位于5A级风景区万佛湖上游,生态环境优良,水质清澈、洁净、无污染,即便这样,木耳用水依然经过三层净化才最终浇灌到菌棒上,是真正从青山绿水间培育出来的优质产品,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具有降糖降脂、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生产过程坚持“绿色生态、自然生产、自然晾干”,所有环节安全、可控。目前已收获优质干木耳5000多斤,年产约20000斤左右。
用心联,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桑枝木耳扶贫基地始终把社会效益和扶贫效益放在首位,梅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统筹开展生产、管理、销售工作,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具有标杆性和示范效应。如何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收益进行有效联结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工作队和村两委搭台引导,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有序引导更多农民进入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
基地能够提供搬运、刺孔、挂袋、采摘、晾晒等工作岗位,共带动贫困户15人、非贫困户25人实现稳定就业。每一个到基地参观的人都会看到,墙上挂着舒城县人社局颁发的“县级就业扶贫基地”牌子,贴着务工群众的姓名和照片。大棚内部每一排最边上的菌棒都会写着一个名字,写谁的名字这一排木耳的采摘工作就归谁负责,手快的一天能摘25桶,收入在百元以上。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群众的精神面貌变好了,有点小矛盾也化解了,有点小问题也不闹了,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为解决销路问题,王力积极联络对接各方力量。碧桂园集团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等领导先后多次来梅山村调研,充分肯定了梅山村的产业发展成果,下一步计划在梅山村发展苗木产业,并进行了实地勘察选址。六安市酒店美食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沈学虹来梅山村考察特色农产品,并签订农产品销售合作协议书,让梅山村的木耳、葛根、水产、黄牛、白鹅等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市人民的餐桌,带动更多的群众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