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县拥有优越的食用菌种植条件。借助青山绿水等大自然的厚爱,以及科研、种植、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的努力,古田县着力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培育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食用菌产业,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之源。
古田县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都和产业基地,尤其是银耳栽培和加工,占据了国内乃至全球银耳产业的领先地位。
2017年古田银耳产量3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种植规模、产值、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并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隋代开始,我们就有种植食用菌的历史记录了。20世纪70年代首创食用菌袋栽技术,在80年代创新银耳棉籽壳代料栽培技术,在90年代实现黑木耳南方栽培……”古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余新琳介绍,栽培技术延续至今,奠定了食用菌之都的深厚基础。
“全县70%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供销活动,70%农业总产值来源食用菌产业,食用菌已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余新琳表示,古田县正在持续完善产业链,建设质量保障机制,以业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古田银耳的生产进行着中央化的分工,实现菌种培育、装袋、种植、烘干等多环节分段运作,形成鲜明、有效的产业链。”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胡开辉表示。2008年,古田银耳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福建省继武夷岩茶之后第二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
目前,古田县已构建“一园两带三区”产业空间布局,出台《促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十五条措施》;2017年,全县共栽培各类食用菌14亿袋,总产量80.8万吨(鲜品),生产产值达51.7亿元。
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古田银耳生产条件、技术不断改进与创新,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品质也随之提高。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银耳形成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结构,成为古田县传统名特优产品。
“为不断提升银耳品质,我们先后完成传统菇棚建设改造任务1000多亩,建设大桥天天源、吉巷益禾和城东晟农等银耳生产工厂化项目,提高全县银耳工厂化生产水平。”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局长余新敏介绍。
源头及时记录农业投入品采购与使用、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收获日期等信息;流通环节不定期抽检,保证质量安全……
随着消费升级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质量安全成为关系农产品科学发展的关键。为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古田县着力落实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进“一品—码”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
“‘一品一码’体系可以让消费者知道产品‘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营造透明、安心的市场环境。”古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总监余养彦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古田县“一品一码”体系建设将初见成效。
“一品一码”体系下,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及主要农贸市场的食用菌产品必须通过农产品追溯系统生成种植、烘干、包装等环节凭证,即使是来自县外及省外的食用菌产品,也必须符合市场准入规范,保证信息录入。
“为建设强有力的食用菌品质监管体系,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监督抽检经费,持续提升了检验中心的检验能力。”余养彦说。下一步,古田县农业局、市场监督局还将打破数据壁垒,让全产业链信息连接在一起,建设真正可追溯、可追责、可信任的信息监督线。
目前,古田县食用菌相关从业人员近30万人,形成了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等各个环节的专业队伍体系,产业链的分工愈加精细。
“哪里有食用菌,哪里就有古田人。”福建省益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剑说。在营销领域,全县拥有线下3万多食用菌营销户,营销网络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深入日本、东南亚、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县拥有网商近900家,已形成干品采购、生产加工、物流存储、客服销售、快递运送的“一条龙”产业链。“有很多古田食用菌产品在线上成为了热销的‘网红’产品,”雷剑表示。
在菌种培育上,古田县已开发生产食用菌品种37个,其中银耳、香菇等20多个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胡开辉表示,古田县是全国开发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实现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系列开发转变,形成了“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菌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金融支持方面,古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陈立云介绍,农信联社大力推动古田食用菌行业转型升级,通过民富中心加强与农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进一步扶持古田食用菌行业规模化生产。
截至2018年7月末,古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向食用菌等重点种养业发放贷款17369笔,20.2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3.61%。
“种植户、经销商、加工厂、银行等各部门都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分担每个环节的精深化、专业化工作,并共享产业链成果,致力于打造食用菌的县域工厂。”余新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