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12年正式建立。自建立以来,该食用菌科研中心依托院士团队整合科研资源促进科技创新,重点在野生菌资源调查与鉴定、育种与栽培研究、新品种引进、食用菌精深加工等方面合作攻关,开展富有成效的对接及成果转化服务,努力把工作站建设成食用菌产业技术成果的孵化器,输送自己培养的5位研究生到丽水支持发展。
2013年1月正式成为丽水市院士专家工作站,2014年6月认定为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015年6月李玉院士在庆元设立院士基金,奖励为庆元食用菌在技术研发、生产模式、产品开发等具有创新突破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促进庆元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重塑标杆。2016年3月李玉院士被评为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建站院士,2016年9月李玉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了续约,2017年被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
深度推进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申遗
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申报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南宋时期吴三公就发明了剁(砍)花法栽培香菇。800多年来,菇民还在种菇售菇中衍生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香菇文化,沉淀近千年历史的香菇文化其外延和内涵还在不断丰富,并散发着浓浓的菇香。
2012年12月李玉院士提出庆元香菇生产与菇文化申遗工作可行性,随后启动申遗工作;2013年制定《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2013年9月通过专家初评,2014年4月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现场考察,2014年6月“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国第一个食用菌方面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
推进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组织制定了《庆元县香菇文化保护与发展规划》,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强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开展遗产申报及保护、建立剁花法保护区、开展剁花法示范栽培,李玉院士亲笔题字完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石碑建设。规划建立了1200亩剁花法保护区,目前完成百山祖镇龙岩、濛洲街道应岭岚等11个剁花法示范点建设。
2015年开展“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向农业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工作,李玉院士、李文华院士等就进行了现场指导;2016年3月已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7年积极与院士团队对接,成立领导小组,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前期工作,完成《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实施方案》,10月王斌博士等3人到我县指导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12月闵庆文教授考察“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并受邀为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作了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专题讲座,辅导“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工作。
2018年3月,闵庆文教授一行再次来庆考察“庆元香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就庆元香菇传统栽培文化系统保护、宣传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申报提出意见;6月完成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编制采购;8月派驻博士以上科研团队常驻工作站,实地指导项目落地,全面开展历史起源、社会价值评估、动态监测、传统栽培系统等研究,推进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文本编制。
深度推进创建香菇始祖朝圣地
追奉吴三公为“香菇始祖”。庆元吴三公作为古代农民科学家最早发明香菇栽培技术,已被大量的史迹、史实、史料、风俗和传说所证明,庆元、龙泉、景宁菇民区和国内外食用菌届普遍公认吴三公是香菇栽培创始人。
为了肯定庆元吴三公开创人工栽培香菇先河的历史功绩,巩固中国最早栽培香菇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弘扬香菇历史文化促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1月开始申报追奉吴三公为“香菇始祖”;2013年9月26日中国食用菌协会组织专家组论证通过并进行公示,2013年10月中国食用菌协会正式发文公告追奉吴三公为“香菇始祖”。
规划建设香菇始祖朝圣地举办吴三公朝圣大典。2013年启动专题调研,完成可研论证及规划,并成功举办香菇始祖吴三公祭祀大典,30多位国内外食用菌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香菇始祖祭祀活动。近年来每年举办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大典,来自全国及日韩菇业人士齐聚庆元共同祭拜香菇始祖吴三公。
2017年开始探索了“香菇始祖吴三公网上朝圣”,开辟了“互联网+朝圣”的新模式,并挖掘整理香菇文化内涵、传统技艺进行充分展示和传承。开辟菇城旅游景点,逐步形成了以香菇博物馆、香菇市场、生产示范园、菇神庙与古廊桥(兰溪桥)、剁花法香菇保护区、吴三公故里等为特色景点的香菇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及菇界人士来菇城旅游,品尝香菇(食用菌)宴,弘扬香菇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圈。
深度推进科研资源整合加强合作攻关
以工作站为支撑,整合科研资源促进科技创新,采用短期指导培训、阶段性入驻及委托科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灵活协作,确定合作开展食用菌育种驯化、栽培技术研究、深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
一是加快推进百山祖野生菌资源调查与鉴定,野生菌驯化栽培、食用菌先进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食用菌新品种引进与中试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分离野生香菇、平菇等野生菌菌株110余份;制作干标本270份、冷冻干标本230份,对45份菌株进行出菇试验,19种菌株有出菇进入驯化进程。
二是申报立项科技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市级项目2项,县级项目8项。
三是加快合作攻关,对羊肚菌人工栽培、玉木耳引进试种等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市级院士工作站科研项目“野生香菇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完成对47个野生香菇菌株种性评价及筛选研究。
工作站对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开展富有成效的对接及成果转化服务,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及转化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强化企业对接服务,力求建成产业层面的院士工作站,签订与企业合作项目7项。主持修订行业标准1部,参与制订行业标准1部,主持制(修)订市级标准4部。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5项。发表论文33篇,出版著作3部。
着手建设“一区一馆五库”工作,一区就是建设一个保育区,我们已开展庆元独有的黄靛牛肝菌保育区,一馆就是标本馆,我们已完成270多份,组织人员到中科院国家标本馆进行学习,丽水自然博物馆野生菌标本全部由我们免费提供。五库就是菌种资源库、菌种活体组织库、菌种有效成分库、菌种基因库、菌种信息库。
设立院士基金深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李玉院士在与庆元的合作过程中由衷的感受到庆元在培育和引进高层次食用菌人才上相对比较困难,在2014年决定出资180万元在庆元设立院士基金,2015年出台了基金管理办法,委托庆元县食用菌协会专账管理。2016年追加300万元(2016-2018年每年追加100万元),用以奖励为庆元食用菌在技术研发、生产模式、产品开发等具有创新突破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促进庆元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评选食用菌科技论文年度奖、食用菌科研成果年度奖、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年度奖、食用菌栽培新技术、新模式年度奖、食用菌新产品研发年度奖、食用菌企业出口年度奖等。
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举办短期培训班和院士专家专题学术报告等形式,搭建起院士与科技人员交流的平台,锻造和培养科研队伍,2011年建立吉林农业大学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派1-2批研究生到建站单位来实习。
院士团队每年派出一批教师和学生短期入驻建站单位开展野生菌采集和分类鉴定交流研究,并为建站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源,李玉院士的3名硕士毕业生留在建站单位从事科研工作(全职引进),其他单位引进2名。引进院士团队基础上聘请的李国阳副教授(台湾)、蔡为明研究员等6位产业顾问,2位星期天工程师积极助推指导产业发展提升。
食用菌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举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野外采集培训会、举办首届中国食用菌养生研讨会,举办中国香菇市场流通峰会现场交流会,举办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提升发展现场推进会,庆元香菇栽培论坛等扩大庆元食用菌产业的影响力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 吴应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