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关键,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碧谷街道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人工种植羊肚菌产业,促农、增收、致富。

3月6日,在嘎德村林下仿野生羊肚菌种植基地里,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象牙白色的菌柄配上棕褐色的菌盖特别显眼。今年,羊肚菌长势喜人,再过7天,就可以大量出菇上市。放眼望去,羊肚菌均匀分布在树林里。成熟的羊肚菌
“身高”12cm左右,菌柄洁白,菌盖呈羊肚状,像一把闭合的雨伞。

自2017年,依托嘎德村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引领模式,村里引进昆明东益种植有限公司,依托当地发展羊肚菌养殖的优势,流转嘎德村土地236亩,目前,已种植80亩。
该村种植羊肚菌已有三年历史,技术成熟。羊肚菌出了名的“难伺候”,其生长对环境和基质要求非常苛刻,只生长在没有农药、化肥、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而且对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要求。嘎德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水资源丰富,环境无污染,土壤含磷高,是种植羊肚菌的绝佳场所。

更难的是,这里的羊肚菌栽培完全仿野生种植,不搭大棚,直接种在树林下,不打药、不施肥,只在土垄上每隔10厘米,放一块绵软的
“面包”。这个形似
“面包”的塑料包叫营养袋,袋中将木屑、小麦、苜蓿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不断为羊肚菌生长提供营养。
“原来都种在大棚里,今年,羊肚菌首次种在树林中。”胡永明说,将羊肚菌种在林下,不仅可以节约建设大棚投入,还仿照野生羊肚菌种植环境,提升羊肚菌品质,经过多次品尝,种在松林里的羊肚菌,味道更加鲜美。
林下种植羊肚菌,产量没有大棚种植高而且对管理者要求也更高。现在来看,林下种植羊肚菌的效果不错,预计一亩地可以收获鲜羊肚菌180公斤左右,以每公斤200元计算,亩销售收入超过30000元。
嘎德村的羊肚菌深受大家的青睐,除了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外,更得益于三大发展“法宝”。一是:发挥党支部作用,依托嘎德村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引领,引进企业、引导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科学种植、企业务工等方式,构建起贫困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完善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土地附加值,形成“村集体+公司+农户+订单”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发展营销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链;三是,促进产业融合:依托羊肚菌种植,发展互动旅游,创新运营模式。游客可亲身体验,感受采摘过程,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种植基地绝佳的自然风光可开发田园风光旅游,进一步提升羊肚菌附加值。
嘎德村羊肚菌种植率先打出了“样板”。目前,箐口村也在小规模尝试种植羊肚菌,面积约为7亩,下一步,计划种植2000亩。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羊肚菌将为碧谷街道撑起一片产业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