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四新一高”,精准选择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从产业定位、基础配套、主体培育、产销对接、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聚力打造“菜县菇乡”。
通过近三年发展,食用菌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2020年,食用菌产业投放1.2亿余菌棒。其中,香菇2079万棒,产量20790吨,产值1.66亿元。杏鲍菇1亿棒,产量5万吨,产值3亿元。食用菌总产量70790吨,产值4.66亿元。
走进道真县玉溪镇淞江村,整齐的食用菌大棚格外醒目,淞江村菇农蒙加林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据悉,蒙加林是第一次种植食用菌,尽管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资金,蒙加林还是大胆地租赁两个大棚种植。
老百姓富不富,全靠产业发展,道真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食用菌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县级食用菌产业园区党委,构建“领导小组+农业农村局+工作专班”组织体系,建立定期调度、研判、会商机制,健全县级领导联系服务食用菌企业长效机制,形成党委主导,专班专抓、社企共建、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大格局,食用菌发展坚持模式创新,推出“三零三保”模式。
政府积极盘活各类扶贫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贫困群众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破解贫困群众没有发展资本的难题,实现“零成本”起步。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各自分工负责,把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交给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只负责无风险的生产管理环节,解除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实现“零风险”经营。食用菌产业园主要建在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点,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实现“零距离”就业。
为此,道真县推出“三保”兜好底,通过保证菌棒出菇率、问题菌棒退换、种植技术跟进等措施,确保每根菌棒产量1.5斤以上,实现每个大棚每季产量10吨以上。龙头企业对菇农以每根菌棒不低于5.3元产值进行保底收购,确保菇农种植收益不受损,实现保产量、保收购、保效益。除了模式创新,群众发展信心足以外,技术保障更是关键,引进龙头企业,为技术、销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道真县坚持科技引领,实现“多方发力”,围绕“三心十园百庄”的产业布局,引入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旺公司现有杏鲍菇生产线4条,日产菌包30万包,日产量120吨,年产量4.2万吨,年产值3亿元,解决就业700余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同辉公司现有“香菇”菌棒生产线3条,年产香菇菌棒(菌丝)6000万棒、鲜香菇6000万公斤,年产值4.2亿元,两大龙头企业入驻为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产业链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道真县上下齐心奋战、实干攻坚,食用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从“不敢种”向“争着种”转变、从“政府建”向“群众建”转变、从“找销路”向“平台订”转变、从“单一式”向“立体式”转变、从“一业兴”向“百业兴”转变。目前,食用菌辐射带动全县12个乡镇、6000余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企业开通了道真食用菌销售专线,架起了食用菌销售“高速路”,食用菌产业呈井喷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