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12月22日,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利桥镇三岔村的天水红崖河菌业种植有限公司木耳产业扶贫示范园一派火热的生产场面。
利桥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木耳地理优势,近年来,天水红崖河菌业种植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运用订单式销售方法,让“小木耳”真正成为乡村振兴、致富增收的“大产业”。

据悉,天水红崖河菌业种植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占地面积150亩,投资2600万元,引进全国黑木耳生产第一县——牡丹江市东宁县生产管理技术,分两期建设以木耳、香菇等为主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利桥镇木耳产业扶贫示范园。一期工程位于宝天高速公路利桥镇出口的三岔村,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1600万元,为菌棒生产区。该生产区建设包括原料搅拌、制袋、灭菌、接种生产线车间,养菌车间,配套建设水、电、路、天然气站、防洪堤、保鲜储存及办公等。公司年生产菌棒达2000万棒,产值4000万元,可满足企业自身生产示范及发展带动党川镇和东岔镇种植木耳的产业需求。二期工程位于利桥镇三岔村倪河组,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1000万元,为木耳种植生产示范区。该示范区建设包括吊袋式木耳生产示范大棚100栋、木耳晾晒棚60栋,年需要菌棒500万棒,年木耳产量30万公斤,产值1800万元。

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公司通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加工、统一销售价格,保障农户收入,实现稳定增收。天水红崖河菌业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义仓介绍说,公司截至目前已建成52个大棚,已生产菌棒230万棒,其中公司自种75万棒,每棒干木耳产量1两半,年总产量30多万斤,出售155万棒,菌棒销售额310万元,计划在2022建成培养室3栋及保鲜储存库房1栋,种植大棚100栋,木耳晾晒棚60栋,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到160个,从而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发展木耳产业,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让广大农民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