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3月开始,美国国内发生了多起因金针菇引发的李斯特菌食品安全问题,2022年2月11日,由金针菇引发的李斯特菌在美国又卷土重来。当天,加利福尼亚州弗农的 Concord Farms召回其在韩国种植的5.25盎司(150克)金针菇,批号#045633,因为它有可能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这种细菌会导致危及生命的疾病。
Lot#045633通过农产品经销商从加利福尼亚分发到零售店,而加州公共卫生部(CDPH) 采样发现这种细菌的痕迹。产品采用亮蓝色透明塑料包装,带有“新鲜金针菇”字样。金针菇是白色的,有细小的帽子。产品重量为5.25盎司(150克)。UPC条形码编号为001958939091,没有其它代码。
尽管健康的人可能仅遭受短期症状,例如,高烧、剧烈头痛、僵硬、恶心、腹痛和腹泻,但李斯特菌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和死产。
随后,加利福尼亚州弗农的Jan Fruits Inc.也召回其所有200克/7.05盎司包装的金针菇(台湾产品)包装箱,其原因是因为它可能被李斯特菌污染。
加州公共卫生部(CDPH)收集和分析零售样本后发现7.05盎司金针菇包内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近年,美国相继爆出的金针菇感染李斯特菌的新闻,让国内不少消费者产生了恐慌,我们不禁要问:金针菇到底怎么呢?我们还能正常吃金针菇吗?
李斯特菌到底是什么菌,为什么毒性如此之强?
导致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叫做李斯特菌,学名是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叫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意思是说它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它主要是依靠食物为传播媒介,感染者死亡率可以到20-30%,它的致死率甚至要超过沙门氏菌和肉毒杆菌。
美国每年被李斯特菌感染的患者达到2500例左右,其中大概有500人会死亡。在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李斯特菌的疫情。
李斯特菌其实是一种土壤的腐生细菌,分别特别广,主要存在于土壤、各类水域、野生动物、家禽、蔬菜、植物上。
在30℃以下的环境当中,是具有能动性的,温度达到42℃以上时就会丧失活性。它还有可能会污染到食物,比如鲜牛奶,肉类熟食等。一些过期的食物也可能会有李斯特菌的滋生和繁殖。因此,不要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金针菇还能吃吗?
实际上,李斯特菌在金针菇上是外源性的,而不是金针菇本身自有的,所以只存在于金针菇表面,而且李斯特菌怕高温。这个高温指的是60度以上就会消亡,也就是说,金针菇在中国烹饪方法之下,无论是火锅还是炒菜或煲汤,都会被轻松的全部杀灭。
广东省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杨小兵研究员指出: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其安全性比野生菌高得多,尤其是正规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品更是有保障的,广大市民可以放心食用。
防控李斯特菌关键是控制源头,对于食用菌生产企业来说,这一环节控制好就可以消除安全隐患。杨小兵建议食用菌栽培企业做好以下几点防控工作:
1.建立全生产流程的严格消毒制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
2.根据生产流程特点,确定关键生产控制点,制定定期进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检测/监测制度,同时开展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溯源分析;
3.开展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生物膜耐受消毒剂的研究,实施有针对性的高效消毒方案。
最后,杨小兵指出,广大市民大可不必恐慌,因为中国人对食用菌产品习惯煮熟后食用,极少直接生吃,这也大大减少了被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机率。
注意,由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院士团队开发了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能够超灵敏地检测天然金针菇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了。
加强防范李斯特菌污染食用菌产品
1.强化食用菌生产安全意识,确保食用菌产品生产规范。行业企业应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范和卫生操作规范生产相关食用菌产品,确保各环节环境卫生,尤其是对潮湿的区域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杜绝生产环境有害微生物滋生感染。
2.加强储运安全管理,确保食用菌产品安全。产品积压、冷藏不当、长途运输是造成是造成李斯特菌感染的主要原因。行业企业做好产品行情预判,调整食用菌相关产品生产,避免产品积压,同时做好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和过程控制,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3.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行业企业要加强食品安全监控,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分析检测标准,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建立“一品一码”可追溯制度,规范产品安全标识,增加食用方法、风险警示等内容。同时建议规模化鲜菇生产企业建立一套完善李斯特菌检测体系,自行分批次检测;若遇突发情况应及时送往各地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检,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备。
4.制定安全事故处理预案,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围绕风险隐患、责任主体和处置方法等内容,针对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故,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科学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