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食用菌产业后起之秀,为探寻如何立足县域做好“土特产”文章,中国农村杂志社调研组近期深入阜平走访调研,围绕上规模、抓整合、提品质、延链条、重投入、共致富六个方面,问计基层、寻找答案。
规模小,如何壮大?
【问计方向】规模小,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少地方都把实现规模化,作为推进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向。那多大规模才算合适?搞规模化要依托哪些力量?普通农户怎么融入规模化生产?
实践探索:找准关键带动力量,推动适度规模化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深处,“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全是山区,气候冷凉、山清水秀,木料资源丰富,发展食用菌得天独厚。
2015年,食用菌被明确为阜平扶贫的主导产业。如何上规模、产业化?阜平瞄准菌种、菌棒、种植、收储、销运等不同环节,锁定园区(基地)、企业(合作社)、菇农三类关键主体,拿出数亿元财政资金进行重点扶持——企业(合作社)入驻基地(园区),农户参与率达到80%且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给予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年设计生产能力在1500万棒以上的菌棒加工厂,日生产5万棒以上,则给予全部资金投入的40%资金补贴。对于基地(园区)内新建标准化冷库,政府给予每平方米150元的资金补贴;对新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施暖棚每平方米补贴20元,钢架凉棚每平方米补贴5元,林下小拱棚每平方米补贴1元。农户购买菌棒符合条件的,也给予一定数额补贴。
持续多年努力,阜平食用菌规模化之路越走越宽——完成投资额超过15亿元,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覆盖140个行政村,建成规模园区102个、标准化棚室4658栋。年栽培香菇、黑木耳8000余万棒,年生产总值9亿多元。
但规模的扩大也并非“上不封顶”。为保证更多群众参与食用菌产业并获益,2022年7月,阜平县出台办法对单户包棚的数量进行限制。按棚室可容纳棒数计算,原则上每个每户栽培总量“不超过6万棒”。“这两年想要租棚种菇的人太多,菌棚成了抢手货。”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吉军介绍。
【调研手记】阜平推进规模化的做法,不一味追求菌棚面积的不断增加,而更加注重在供种、管理、采收、销售等环节实现集中统一经营,实现摊薄成本、统一标准、集中销售,促进农业经营效率提高。
布局散,如何整合?
【问计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优化特色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必不可少。具体操作时会涉及许多具体问题:由谁牵头?谁来主导?靠什么来吸引大家参与?用什么措施推进整合?是鼓励“大鱼”吃“小鱼”,还是打造利益联合体?
实践探索:立足生产加工环节,抓住实体经济不断完善业态
产业选准了,如何谋划推进最关键。
阜平县推进食用菌产业整合,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多年不断投入,将分散的小型菌农嵌入进一个完整的产销加体系,实现集团作战、规模经营。
在“六统一分”的模式下,阜平种菇的农户如同工厂车间的工人,“买棒、租棚、出菇、交售”就是菇农分户经营的全部任务,其余的“棚室、品种、菌棒、技术、品牌、销售”等事情,农户不用操心。
“我们卖给农户的菌棒,价格统一,都是三块钱一个。”在机器轰鸣、叉车忙碌的菌棒加工车间,久丰农业科技公司经理李进红介绍,他们每年大概要从周边乡镇收购1万吨左右木料,经过粉碎、灭菌、加料等处理之后,一天可生产10万只菌棒,“即使木料等原材料涨价了,我们给农户的菌棒价格也不会涨。”
菌棒价格相对固定,香菇收购的价格也相对固定,什么等级的菇就是什么价格,菇农经营风险大大减小。
【调研手记】有什么、干什么、靠什么,农业特色产业布局,检验决策的科学精准。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与当地县情农情紧密契合,而且在推进产业升级时,不忘给普通农户留足发展空间,让农户干自己能干的、擅长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户经营的风险的同时,也稳定了参与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预期。
品质低,如何提升?
【问计方向】农业特色产业无论再怎么“特”,如果产品品质不好,得不到消费者认可,也很难持续发展。影响产品品质有三个关键——品种、技术、标准。品种怎么确定?技术如何推广?标准能否达到?政府公布的、引导的,企业怎样才能真正做到?
实践探索——一是抓源头,选好品种是关键。
如同“芯片”的菌种,其好坏直接决定食用菌的质量。
“2015年前后,我们的菌种都是外购,但是运到阜平后发现污染率比较高,影响出菇,也影响品质。”在阜平县天生桥镇南栗园铺的食用菌核心园区,河北省食用菌产业体系香菇岗位专家、阜平县食用菌专家组副组长陈文杰,讲述他们曾经面临的“卡脖子”问题,“那时候我们就决定自己做菌种”。
阜平县天生桥镇食用菌核心园区的液体菌种发酵车间
2016年,阜平县国有企业阜裕投资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增资入股当地嘉鑫种植公司(后更名为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本地自主可控的菌种生产。
陈文杰介绍,在菌种技术研发方面,他们得到了来自中国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农大、河北农大、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多位业内顶尖专家的帮助,并与他们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目前,国煦生物已经成为阜平技术最优、供种量最大的菌种制造企业。
二是重技术,让好的种植模式人人都会。三是严标准,要想卖得好就得产得优。
在国煦生物,见到了国内鲜香菇的最严细分样品。行业内一般只把香菇分三个等级,在他们这儿,可以按照菇面花纹、菇面大小、香菇色泽、菇肉紧实度等指标,将鲜香菇分成六个等级。
陈文杰介绍,利用阜平本地菌种生产的鲜香菇,百分之四五十都能达到最高等级一级菇的标准,“一级香菇一斤收购价一般能到六块钱”。
【调研手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作支撑,领军人才、灵魂人物尤其关键。不计回报、携手支持阜平食用菌发展的菌种专家群体,靠着专业、敬业与担当,为了一方百姓致富,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兴农”的实践伟力。
链条短,如何延长?
【问计方向】农业比较效益低,根源在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延伸能够拓展哪些新空间?融合的乘数效应如何发挥?乡村生活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怎样结合,融入乡村产业体系?
实践探索:除了关注产前产中产后,还要注意“生活+创意”。
阜平食用菌产业延链补链的重点,则是接连打出“山水”“红色”“美食”“电商”四张牌。他们依山就势、随景就貌,以景区理念规划食用菌基地,将农文旅融入和美乡村建设。
驱车穿行在阜平县西部的太行山深处,一幢幢食用菌大棚,闪耀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平坦整洁的柏油路犹如一条黑色缎带,连通顾家台、直通骆驼湾。能够创制出四十多道菜的骆驼湾香菇宴,可荤可素、可盐可甜,将美食与特产紧密结合,再配以民宿、小院,让来自大山外面的游客一边享受着太行绿肺的山水之乐,一边流连于古村新屋的别样体验。
近几年,农村电商在阜平格外受到重视,农产品电商销售额也是成倍增长,2022年达到3.8亿元。阜平县委书记王占祥说,从全县基础看,发展农村电商是发挥优势、实现突破的重要路径。阜平今后还要积极主动作为,集中力量突破,不断提升电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让其在促进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转型增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调研手记】阜平的延链补链,更多是围绕产品展开,今后还可以通过开发食用菌的多种功能,利用环境、乡村做价值链的进一步延伸。融合“生活”与“创意”的农事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投入大,如何化解?
【问计方向】投入大、融资贵,是不少地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痛点。企业扩大生产要融资,怎么办?农户周转资金要贷款,该找谁?贷款利息高不高、怎么算?
实践探索——一是财政资金投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
食峰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个8000多平方米的菌棒加工项目,财政支持280万元用于菌棒培养,企业自己则继续再投入了845万元,专门用于培养车间主体建设和制冷机组购置安装。
公司负责人李向文说:“改造后,公司的菌棒日生产能力达到了15万棒,黑木耳等菌包日生产能力达到10万包,能满足全县15个园区的500多栋棚室菌棒需求。”
二是让农户与农企利益关联产生价值。
菇农张志军、曹海艳夫妇2022年租了3个棚,买菌棒要用钱时,在手机上通过“香菇贷”申请的贷款很快就能到账,“手机上申请贷款很方便,批得也快,还钱也只要点击几下”。
中国建设银行阜平支行行长刘清霄介绍,阜平的香菇园,分散在县域多地,距离支行路程较远,他们依托“裕农通”为菇农开设专属信贷产品“香菇贷”。这种贷款可线上申请、线上支用、线上还款,省得菇农为了贷款来回跑,而且利息会更少。
刘清霄说,自2019年开通“香菇贷”到现在,贷款利率已经连续三次下调,从一开始的4.25%,降到了现在的3.55%。截至目前,“香菇贷”已支持香菇种植农户570户,授信9300万元,授信在当地金融机构支持香菇产业达到73%的份额。
财政支农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农业保险的补贴。阜平县农户食用菌的保费补贴,内容详细。以香菇为例,1个生产周期未出险,费率为7%,保额4元,农户每棒只需要自交保费0.1元左右;连续2个生产周期未出险,农户每棒的自交保费就会降到0.1元以下。
【调研手记】产业不同,对资金需求的规模和规律也不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有的两三年即可见到大成效,有的则需要五六年持续扶持才能出成绩。对于那些发展势头正好、仍有较大潜力的,或者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议三年期满后仍能以适当方式继续给予支持,或许“卯着劲就真上去了”。
联农少,如何共富?
【问计方向】联农带农,难点在于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协调主体与客体的利益关系。在联农带农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实践探索:依靠大多数、照顾极少数、吸引新加入。
“任利勇,2014年从事香菇产业,2019年在南峪园区种植香菇6万棒,单棒产值6.5元,纯收入15万元。”“贾红英,2018年至今在百家台园区种植香菇,单棒产值6.4元,盈利11万元。”“齐志英,2020年至今在大连地园区种植香菇,每年6万棒,2021年单棒产值5.5元,纯收入9万元。”……
在阜平县史家寨凹里村食峰农业科技公司走廊的光荣榜上,一串串增收致富的数字,印证着产业发展带给村民收入上的喜人变化。
近几年,阜平的食用菌产业,已直接带动全县1.5万余户农民户均增收2.1万元以上。收入还想继续增加,但土地有限,棚就只能建那么多!怎么办?提高棚室利用率成了企业和农户都在琢磨的方向。
在食峰公司偌大的菌棒车间内,一垛垛四五米高的网格培养架几乎要被堆满,每个架子上30来层的菌棒码放得整整齐齐。总经理李向文介绍他们与农户合作的新模式——企业将制好的菌棒,先在公司恒温恒湿的车间内,足足养够100天,等还有七八天就出菇的时候,再把菌棒卖给农户,拿去农户的棚里去养。农户无需多养,很快便能出菇交售。这茬菌棒不能用后马上再换下一茬。
“相当于我们前期代替农户养了一段时间的菇,这样企业的菌棒车间也不再闲置,农户的大棚也都普遍提高了使用效率,相当于一年种了两茬菇。”李向文说,这样既减少了农户在自家棚内无法出菇、出菇不好的风险,又能拉长菌棒在标准生产车间的时长,大大提高菌菇商品率和大棚的出菇数量,农户收入显著增加。
那些不养菇的农户,除了出去打工,也能在附近的菌棒厂和收购企业找到一份适合他们的活计。
【调研手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更多人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如何让本地农民,尤其是那些技能不高、自身发展能力弱的群体增收、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是一个方面;如何保持住产业持续发展、收入持续增长的势头,让大家都有钱赚,非常重要。要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基础和关键还是人才。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创造更多条件,既联住广大小农户,也联结更多新力量,用乡村产业发展的机会吸引各路人才,让大家愿意留下来、扎下根,一棒接一棒,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作者:李永生 郭平稳 陈敬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