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9日-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大食物观”再被重提
大食物观是指“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早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大食物观”就被正式提出,此后多次被重提。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2020年4月,总书记在陕西柞水考察调研木耳产业发展情况时,称赞“小木耳大产业”,奠定了食用菌产业在大食物观中的重要基础。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为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政策支持。
食用菌是真正的大食物产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21年组织的“粮食英雄”评选中,将菌菇等评为“广义的粮食”。食用菌属于微生物类,和动物性、植物性食物相比自身价值独特,且具有生长速度快、栽培难度低、栽培所需空间小等特点。近年来,我国每年消费食用菌4000万吨左右,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油、蔬、果后重要的农业产业。
粮食是大食物观的基础,食用菌与粮食生产关系密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指出,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五不争”特点,可利用作物秸秆等农林生产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废渣可做成饲料和有机肥,是典型的高效立体设施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并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等优势。食用菌还是公认的高蛋白、低脂肪食材,营养丰富且均衡,食用菌是真正的大食物产业。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了菌菇“农法栽培-大棚种植-工厂化生产”三级跳,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大食物观”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指明方向,不仅是一种美味食材,将在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明年“三农”怎么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从以下10句话,看懂明年“三农”工作如何开展。
1.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
3.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4.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5.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6.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
7.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8.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
9.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10.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