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黔南州紧紧围绕“稳规模、强主体、强品牌、增效益”发展思路,全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切实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菌材综合利用。菌材供应方面,鼓励企业流转荒山种植栎属、青冈属、桤木、光皮桦、槐树、板栗、构树等自用菌材,为公司食用菌种植提供优质的菌材保障,降低对外购木材的依赖。鼓励企业收储利用秸秆、茶枝、果枝、药渣、核桃壳、酒糟等作为菌材原料,减少对菌材林的依赖。废菌棒综合利用方面,积极推广菌渣肥料化、饲料化、基质化、能源化、生物提取及“二次生产+生物有机肥”等模式,引导无害化、高效化、资源化处理废菌棒。2024年全州力争建立菌材供应基地12个,30亩(万棒)以上的食用菌经营主体废菌棒(袋)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抓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稻菌”“果菌”“菜菌”等立体、多元、高效生产模式,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冬闲田、幼龄果园地、闲置大棚种植羊肚菌、红托竹荪、大球盖菇等。利用山洞冬暖夏凉、环境稳定、受外界影响小的优势,以种植平菇为主,香菇、羊肚菌为辅,让食用菌产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州新建食用菌生产基地14个以上。
抓经营主体培育。鼓励有条件的县(市)通过现有渠道整合涉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扶持经营主体发展,扩大经营主体受益面;支持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推动全产业链链条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2024年新增经营主体5家,实现全州经营主体总数突破70家。
抓产业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强企业,紧紧围绕“羊肚菌+”“竹荪+”“木耳+”“香菇+”等方式延长产业链,统筹谋划产品设计、技术路线、消费群体、营销模式等,推进食用菌产业多样化发展。
抓项目谋划实施。以“531”项目为重点,谋划好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实施的食用菌项目。做好独山县2023年贵州山地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独山县百泉镇年产2000万棒食用菌(香菇)项目设施改善项目、长顺县2023年贵州山地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等项目指导调度工作,并按照项目推进进度时间节点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
抓产销有效衔接。重点抓好贵阳双龙、石板市场和广州江南市场流通客商的对接,并着力开拓北京、深圳、南宁、长沙、重庆等主要目标市场。依托各大电商平台积极进行线上销售,深化与盒马鲜生、京东、淘宝、抖音等平台合作,打造黔南食用菌网红产品,实现线上销售占比20%以上。
抓拳头品牌建设。打造“绿博黔南+”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拳头品牌。发展培育一批有地区特色的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巩固现有三都“周覃好”、独山“农四喜”、荔波“荔臻”、瓮安“敬心孝”等品牌,扩大影响力。
2024年,黔南州食用菌种植面积稳定在4.15万亩,预计产量17万吨,预计产值19.5亿元。(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