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山东省食用菌德州综合试验站制定了《德州地区连续阴雨天气平菇管理技术方案》,从设施加固、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管理四大核心环节提供全流程实操指引,并赴陵城区、禹城市食用菌种植一线开展精准指导。
在陵城区海泉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德州综合试验站针对合作社不同栽培棚型(半地下式冬暖棚、拱形棚)开展“一棚一策”指导,精准适配棚型需求,全力保障平菇生长环境稳定。针对半地下式冬暖棚出现的地面渗水征兆,指导其在棚内阳面开挖深度15~20厘米的排水沟,并利用小型排水泵快速排除多余渗水,避免菌包被积水浸泡;同时建议棚外加高30厘米护坡、棚内栽培包下铺设防水薄膜,双措并举缓解高湿环境对平菇生长的不利影响。
指导中发现,该合作社拱形棚存在“棉被卷放棚肩”的隐患——此举不仅阻碍雨水顺流,还易因棉被吸水增重引发棚体坍塌风险,立即指导工作人员将棉被卷放至合适位置,消除安全隐患。此外,针对阴雨期光照不足导致的平菇色浅、徒长问题,建议启用补光设备,改善子实体品质。
在禹城市天泽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站团队聚焦“阴雨间隙”这一关键作业窗口,指导合作社通过卷帘机收起保温棉被,最大化提升棚内光照与通风效率,预防阴雨寡照、通风不足引发的病害蔓延与品质下滑。针对合作社正处于接种阶段的菌包,技术人员细化消杀流程:要求接种前对操作区、工具进行“双消毒”(500倍百菌清喷雾+紫外线照射30分钟),接种后及时密封菌包并监测温湿度,避免高湿环境诱发大规模杂菌污染,保障菌包成活率。
后续,德州综合试验站将采用“线上问诊+线下回访”结合模式响应农户技术需求,全力保障德州食用菌产业平稳度过连续阴雨期。(来源: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