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裴金玲)近年来,在穆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该市供销联社坚持把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全力组织推进,食用菌产业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管理、由规模效应向质量效益的“三大转变”,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推进园区建设,提升规模水平。采取政府引导建、企业主体建、农户参与建等方式,实行区域化布局、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一是立足资源抓规划,重点实施食用菌“3383”工程。围绕301国道沿线、206省道(鸡马公路)沿线、八林公路沿线和共和乡有机食品乡示范园区,重点建设以“三线一点”为主线的食用菌产业带。二是创新科技攻单产。制订了黑木耳无公害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攻克了立体栽培、菌株选育、转核育种、菌丝纯化、高温越夏、立体栽培等系列技术难题。三是园区带动上水平。走室内栽培和露地栽培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更加注重生产稳定性较强的室内栽培,建立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了“五统一”统一粉料、统一装袋、统一灭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了规模化发展。
二、推进流通加工,提升产业效益。一是联户标准加工,分等分级销售。农户自愿结合形成生产联合体,建立菌包加工厂,购进生产机具,对加工的产品分等分级对外出售。二是建立市场,开辟流通通道。充分发挥现有食用菌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开展食用菌产品产销对接、市场开拓活动,组织合作社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进超市,实现“双向流通”。三是积极培育合作组织。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创建质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销售、培训、信息等各项服务,引领农民闯市场。
三、推进机制创新,提升保障能力。一是创新工作机制。供销联社产业办集中精力抓食用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在引导、组织、投入上的杠杆作用,不断完善发展机制,促进食用菌产业突破性发展。二是创新投入机制。按照产业规划到哪里项目配套到哪里的原则,捆绑整合农业、畜牧、水利、林业、国土、建设、环保等项目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同时,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小额信贷专项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食用菌产业发展,有效破解了投入不足的难题。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加强食用菌科研所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食用菌科技服务大厦,以东北山货大市场为依托,整合科技资源,通过易农信息网,供销社的传统经营网络,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市场网络,努力扩大销售空间,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一个现代化的供求信息交流平台。对外与省内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协作和攻关,成为食用菌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展示、推广基地市。对内建立和完善了技术服务体系,实行专家培训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培训带动耳农的梯次培训方式,专业技术人员包片指导、驻点指导和入户指导。
四、推进产业文化,提升品牌名气。在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基础上,以品牌营销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产业文化,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社会认知和公信力度。一是以节交友,传媒推介。利用展会平台和“黑木耳节”的国际影响力,邀请客商专家到我市参观、考察和投资。以自然、生态、绿色、有机及穆棱河源头为切入点,通过技术更新,规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品牌效应。积极申办穆棱元蘑——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覆盖全市的“有机耳”食用菌品牌,推动我市食用菌产品打入高端市场。通过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努力,使品牌保护强硬化、品牌宣传统一化、品牌利益共同化。
2013年,力争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4.8亿袋,产量25万吨,产值8.8亿元,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百万袋以上食用菌专业村达到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