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转型食用菌产业 增收环保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3-07-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记者:裴金玲)“与养猪业相比,食用菌产品获利更多,保存更久且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尝到甜头的肖先生是第一批转行做菌菇种植的福建省福州罗源霍口畲乡村民。走进现在的福州罗源霍口畲乡,风景优美的畲山水景区,格局有致的农家小院,宽阔的水泥村道……眼前的一切让你无法与臭气横溢的“养猪村”连系在一起。
“臭气熏天”、“污水横溢”……这便是以前的霍口畲乡唯一印在村民脑海中的印象。据了解,五六年前霍口乡养猪业最高峰时达几十万头,产生的垃圾和污水肆意排放,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臭气。尽管村民感觉到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生活质量降低,但是大规模养猪产生的利益使得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2007年,罗源霍口乡针对该情况启动转业动员工作,挨家挨户作动员,让村民认识到养猪对环境的破坏,对比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渐渐地村民由尝试性的转业生产菌菇到放弃养猪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菌菇类产销中。与此同时,霍口乡对原有的乡村环境进行整修,建立了公共活动场所、垃圾焚烧炉、公厕等,增设垃圾箱、文化宣传栏,并治理了该乡辖区内的污染溪流。
如今,走进罗源霍口畲乡,郁郁葱葱的绿林,整洁的村舍庭院,清澈流淌的溪流,还有清新的空气,更无法再与几年前那脏乱差的“养猪村”连系在一起。转型食用菌业不但净化了当地环境,相比养猪业还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肖先生给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以2万元本钱为例,购买一头母猪经过配种后每年产20只小猪,每只小猪销价500元,一年差不多可获利1万元;但如果以2万元成本种植菌菇,每年差不多可产8000袋,每袋以2000元销售,每年可获利1.6万元。不仅盈利上大大超过了养猪的效益,在生活中的空闲时间、舒适度、环保卫生等方面也比养猪有优越性。“猪肉类产品受到的限制太多了,其中不易保存和市场波动大就是最大的影响;而菌菇类容易保存的特点无疑就可以降低了我们生产成本,还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菌菇产品日益受欢迎,销路一般不愁。”肖先生感慨地表示:目前养猪人越来越少,发展林下经济的村民越来越多,有的还拆除了猪圈,翻新了居家环境,生活比以前有质量。
当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转型只是他们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继续完善林下经济,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成为产业转型和环保农业的新典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