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仁县潘家庄镇下西村临近河边的地方,有六七个塑料大棚,这是兴仁县潘家庄镇下溪大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蘑菇种植基地,该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周荣来。
周荣来是兴仁县潘家庄镇下溪村村民,家庭贫困多年,迫于生计,夫妻俩抛下年幼的子女和年迈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2013年,外出务工多年的周荣来看到家乡的建设蒸蒸日上,不少乡亲都住上了楼房,尝尽离家之苦的周荣来心里面算计着:盖楼的人多了,水泥的需求应该不小,于是有了经营水泥的打算。但是盘算,尽管自己几年打工赚了一些钱,但水泥生意投入很大,算下来还差5万元做本。一筹莫展的他突然想到,2012年的时候潘家庄信用社曾经来为自己评过级,并且为自己发了一张黄色的卡,说是拿着这张卡就可以到潘家庄信用社贷5万元贷款。将信将疑的周荣来来到了潘家庄信用社,拿出那张黄色的贷款卡问信贷员“我是否可以贷款”。信贷员说“当然可以”,并且告诉周荣来只要把所需的资料准备好带了,夫妻双方签了字就可以拿到贷款资金。最终,周荣来在潘家庄信用社贷到了5万元的信用贷款。有了这5万元贷款加上打工挣的钱,周荣来做起了水泥生意。
2016年,由于水泥行业竞争激烈,周荣来的水泥生意并没有以往那么挣钱了,于是他有了改行的打算。恰好曾经在浙江一起种植过蘑菇的叶斌卫找到了周荣来,打算与他一起搞个蘑菇种植基地,周荣来看到蘑菇的可观收入后,与叶斌卫联合当地村民陈雪洋等几个村民,成立了潘家庄镇下溪大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蘑菇的种植。
说干就干,流转的土地拿到了,7大个塑料大棚支起了,供水系统也弄好了。可就在这时,周荣来的合作社遇到了资金瓶颈,前期投入已经花掉了70余万元,现在合作社手中的资金所剩无几,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但生产蘑菇种子的钱没有了,周荣来和他的伙伴们急得团团转。这时候,周荣来想到了农商银行,也就是以前的信用社。经过兴仁农商银行潘家庄支行客户经理的实地考查与评估后,向周荣来追加了20万元贷款,连同之前的5万元贷款,共计25万元;向叶斌卫夫妇发放了15万元贷款;向陈雪洋追加了8万元贷款,连同之前发放的10万元贷款,共计18万元。拿到贷款后,周荣来和他的伙伴们立即购买了蘑菇种子及种植蘑菇的原材料,并修建了蘑菇冷藏室,蘑菇烘干室,仓库等。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蘑菇可以保鲜出售,也可晒成干货出售。
在种植基地,周荣来兴奋地说道:“总算见到成效了,现在蘑菇长势很好,我们雇佣的几个工人摘都摘不过来,粗略估算一下,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因为大棚可以循环使用,明年投入少,可以赚大钱,这一朵朵的蘑菇,不就是一个个大棚长出的“金疙瘩”吗,我要感谢兴仁农商银行,真是我们的及时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