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县辖4镇3乡,95个行政村,381个自然村,总人口12.4万,是山西省定贫困县。脱贫攻坚以来,按照中央、省、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县委、县政府坚持农村发展、产业先行原则,立足脱贫摘帽、同步小康、乡村振兴目标,统筹谋划,全面布局,精准施策,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助推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突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交口生态植被赋存良好,森林覆盖率42.4%,林木绿化率65.4%,年平均气温为6.7℃。依托独特的生态、气候优势,因地制宜编制全县“十三五”农业产业规划和特色农业、扶贫产业专项规划,构建形成以食用菌、特色养殖、核桃林为主导,以特色种植、林下经济、光伏扶贫、休闲农业等为辅助的“3+N”产业格局。截至2018年底,食用菌达到3000万棒,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年产值3亿元,覆盖全部7个乡镇、60%的行政村和55%的贫困户;建成7个规模化示范园区、5个龙头企业、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形成养菌—制棒—培育—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格局;累计带动60%的贫困村和65%的贫困户稳定增收,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朝阳产业、支柱产业。
二、强化龙头引领,密切利益链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引领、龙头带动、群众参与”原则,大力培育新型主体,先后建成双轩菌业、百菌园、华木园等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农业产业,投资4亿元建成韦禾、天麟两个现代食用菌示范园区,引领全县食用菌产业提质提速发展,带动3个乡镇18个村委1957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积极创新带动模式,强化市场主体作用,构建形成“企业管两头、农户包生产、政府搞服务”的产业带动架构,创新推行股份合作、承包经营、生产托管、劳动务工、订单收购等模式,让群众参与进来,发展起来。着力打造龙头项目,积极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现代农业,建成全省规模最大、装备最高、技术最先进的韦禾3000万棒食用菌标准化种植项目,引领全县食用菌产业提质提速发展,带动3个乡镇18个村委1957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启动实施占地3万亩、覆盖6个村委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村企合作、亦工亦农、产居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三、统筹当前长远,增强发展后劲。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思路,突出科技支撑,聘任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9名权威专家长期担任技术顾问,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进优种选培、技术创新、药食同源研究、标准化规程编制、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强化品牌创建,相继举办全国食用菌产业技术与市场培训暨交口夏季香菇品牌推介会、吕梁交口食用菌产业发展暨韦禾菌棒出口韩国新闻发布会,首批3.6万菌棒已到达韩国,开始出菇,长势喜人,实现了交口外贸出口破零,“生态菇、健康菇”、“韦禾香菇”等一大批特色地域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促进循环发展,组织召开全国森林经营与生态扶贫研讨会暨交口县栎类资源培育利用论证会,依托全县135万亩林地资源,建成全国首个古橡树森林公园,启动实施50万亩国家储备林食用菌原料林、6个栎类经营示范基地建设,首批已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000亩,助推林业生产、林菌循环、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政策供给,综合防控风险。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综合运用政策和市场手段,筑牢产业发展和脱贫风险。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连续4年制定出台产业发展奖补政策,仅食用菌就达到11项,累计整合财政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及金融资本近9亿元投入产业发展。发挥金融助推作用,创新推出“金融+龙头企业、+订单农业、+产业项目”等8种扶贫带动模式,量身定制了“蘑菇贷”等10余种信贷产品,全县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0.9亿元,其中农业产业贷款6.2亿元,实现了金融“血液”的精准输送、补血造血。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创新建立“一保通”综合保险制度,全县2.7万农户统一参保4大类19个险种,实行保费总量限额、理赔滚动互补。特别在产业发展上,设立11种农业产业保险,创新香菇售价保险,每棒保费0.36元,保自然灾害、保市场价格,保障兜底收入4.5元。2018年,全县共支付保费1300万元,其中产业保险982万元;共赔付1246万元,赔付率95.8%,其中产业赔付950万元,赔付率97%,全面兜底产业发展风险。
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食用菌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持续强化产业服务,加快促进产业振兴,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全面巩固脱贫成效,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