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围绕食用菌种植做文章,因地制宜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想方设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四新四化”新征程中唱活食用菌产业大戏。

初冬时节,织金县猫场镇龙潭村木耳种植基地正在忙着采收。丰润亮泽的木耳挂在整齐排列的菌棒之上,也挂满了村民丰收的喜悦。龙潭村的木耳种植产业,夏季可采8-9次,冬季可采4-5次,种植程序简单,产出效益实在,每年种植、管护、采收能为村民带来可观的务工收入。

和猫场镇不同,织金县三塘镇利用林木资源,搞起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大棚里勃勃生长的平菇成为了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三塘镇的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
“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方式,村民以每亩300元入股,每天能够为80-100个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既能拿分红,也能挣工资,还能学技术,妥妥稳赚不赔。

近年来,织金县充分发挥特有的丰富森林资源及蔬菜大棚,大力推广林菌、菜菌等高效生产模式。全县共完成林菌种植16136亩,其中,竹荪9112亩,大球盖菇、木耳、平菇等其他食用菌7024亩,建设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86个,种植面积达9235亩。

下一步,织金县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特有的丰富森林资源及蔬菜大棚,大力推广“借袋还菇、劳务入股、建棚返租”等灵活多样的合作种植模式,按照“强龙头、强基地、带农户、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切实抓好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化富民效益,建立完善利益链接长效机制,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