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按照脱贫攻坚
“四个不摘”的总体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心布局,狠抓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
2021年,三都县完成食用菌种植7395万棒,覆盖六镇两街道,总产量3.1万吨,总产值2.95亿元,小小食用菌产业在水乡绘制出了一幅增收致富
“新蓝图”。

时下,周覃镇黑木耳种植基地迎来采摘期,一排排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内,黑木耳在菌包上竞相绽放、长势喜人,基地管护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采收,现场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自黑木耳基地建起来后,每到采摘季,新联村村民都会前往基地务工,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2020年,周覃镇结合气候资源优势,申请到313万元广州对口帮扶资金发展黑木耳种植项目,于2021年初建成厂房并投入运营,项目交由贵州省绿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采取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联结方式发展,产品远销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城市。
黑木耳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很强,只需地势平坦,气温在32℃以下便可种植,七月底开始种植,采摘期可以从十月底持续到第二年四月份。
小小食用菌,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民生。种植食用菌需要大量人力,这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该公司可为当地群众提供长期稳定务工岗位30个以上,季节性用工100人以上。

近年来,三都县积极培育建成海鲜菇、北虫草、黑木耳等7个食用菌规模化基地,带动周覃镇三愿村经济合作社、大河镇仙桥村经济合作社等24个村级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采取
“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
采取政企合作方式,2020年,政府争取财扶资金、广州对口帮扶资金、省军区等资金5500万元,投入食用菌生产,项目覆盖18200人,带动就业520人。
近年来,三都各镇(街道)实施食用菌种植,产业规模从小到大、空间布局从无到有、发展水平从量到质、产业链条由短到长,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农业特色产业,使小小食用菌蝶变成为大产业,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