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一大早,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金霞前往单位实验室进行灵芝菌种品质检查工作。
在实验室无菌接种室中,朱金霞利用经过高温灭菌的接种针或接种铲,小心翼翼将培养合格的灵芝菌丝块连同用马铃薯熬制的培养基从试管中取出,放入前期制备好的无菌培养皿中进行扩繁。
宁夏种植食用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发展,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对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宁夏食用菌生产栽培种类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特色食用菌专用基质欠缺等问题突出。
针对此项问题,近年来,朱金霞开展本地野生食用菌新品种驯化利用、优新品种引进筛选、特色专用栽培基料研发的研究和试验示范,依托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夏野生药食兼用食用菌桑黄、黄伞新品种驯化与利用研究”,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宁夏野生桑黄、黄伞子实体的采集、形态学调查及菌丝培养特性研究,目前,已采集野生黄伞子实体25个,桑黄子实体2个,通过组织分离获得活体菌株15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部分纯化菌株为球盖菇科鳞伞属。
这些菌株可以栽培和食用,通过筛选获得的优良黄伞菌株,开展原种、栽培种制种等关键技术体系优化,将与企业联合开展本地品种种植中试试验,研究结果将为宁夏地区野生黄伞栽培技术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同时,课题组还承担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夏智慧食用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课题——“食用菌优新品种引选及特色专用食用菌栽培基料研发与示范”,引进香菇、羊肚菌、大球盖菇和灵芝等食用菌共21株,并进行适宜性评价,筛选出适宜宁夏种植的优良品种共7株。
朱金霞说,今年,课题组在银川市金凤区、西夏区和内蒙古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羊肚菌核心示范面积10亩,根据实际测产,经济效益多达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