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别名:莲花菇(福建)、栗子蘑(河北)、云蕈(浙江)、千佛菌(四川),是一种大型食药两用真菌。野生灰树花分布于亚热带至温带森林中,日本、俄罗斯、北美、中国的长白山区和河北、四川、云南、浙江及福建等地均有分布。
目前灰树花在许多地区仍属于珍稀食用菌品种,生产规模较小,国内生产主要集中于河北省迁西县、浙江省庆元县两大产区。迁西适宜出菇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安排制菌期10月至翌年4月,排菌期4~5月。反季出菇期一般为10月至翌年4月,安排制菌期8~12月,排菌期9~12月。庆元春季栽培一般在2~3月接种,5~6月出菇;秋季栽培7~8月接种,10~11月出菇。
灰树花虽是夏季出菇品种,但持续高温天气仍会对灰树花的产量、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畦内温度超过32℃时,菌丝生理活动受到抑制、阻碍原基发生,栗蘑原基或菇体部分变黄变软。由高温间接引起的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因素会导致“小老菇”、“鹿角菇”发生,会引发黏菌、青霉、毛霉或根霉、脉孢霉等真菌病害,荧光假单胞杆菌等细菌性病害,高温、高湿还容易诱发跳虫、血线虫等危害幼小菇蕾、钻入菇体内取食,影响商品质量。
为消除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首席科学家的安排下,由栽培与基质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结合唐山综合试验站等灰树花主产区的实际生产经验,总结形成了灰树花生产高温减灾技术措施,供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广大菇农参考。
高温防治措施:
1.降温 必须采取降温措施,保持出菇棚内的温度不超过30℃,以20℃~25℃之间为最佳,畦内温度超过25℃时,要加厚遮荫物,可采用双层遮阳网;延长棚外喷水降温时长、上午10:00至下午16:00之间,可视情况尽量延长喷水降温时间,甚至可以不间断喷水;棚内增加喷水次数和夜晚通风。
2.保湿 棚内空气湿度要达到85%~95%,每天向棚内喷水3~4次,气温高时增加喷水次数,保持菇棚湿度。原基刚形成至分化前不能直接向原基上浇水,更不能用水淹没,可用喷雾器喷或向原基周围洒水增加湿度,一般需要3~5d时间栗蘑原基分化完成。此后每天可浇水一次,水从畦的一端刚流到另一端即可,不可积水。采菇前1~2d,不能直接向菇体上淋水,以保证其适宜的含水量,提高商品价值。
3.通风 原基形成以后对氧气需求量增加,可在夜间气温较低时加强通风,降低棚内二氧化碳含量。必须结合水分管理进行通风,在喷水的间隙将薄膜掀起,通风0.5~1h。刚形成的原基要避开通风口。
4.光照 原基形成以后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可结合通风措施使散射光射入,光照强,栗蘑菌盖颜色深、香味浓。
5.病虫害防治 发现局部杂菌感染时,可用铁锨将感染部位挖掉,并撒少量石灰覆盖,当畦面有黏液状菌棒出现时,用1%漂白粉液喷床面以抑制细菌。对蕈蚊(菇蛆)类虫害,利用荧光灯、粘虫板等进行诱杀,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洒栽培畦表面及周边环境,可起到预防和杀灭害虫的作用。喷洒1000倍阿维菌素可防治螨虫。无论使用何种药物都不能直接喷雾于菇体表面,必须在无菇情况下施药。(来源: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